甲寅秋興十首

· 張萱
膏肓泉石五經秋,老我從人喚馬牛。 舉眼世情皆水淡,回頭罪過總風流。 秋聲兩岸橋邊竹,山色一簾溪上樓。 此日君恩真浩蕩,逐臣猶拜醉鄉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膏肓(gāo huāng):比喻事物的要害或關鍵部分。
  • 泉石:指山林、自然景觀。
  • 五經:指儒家五部經典,這裡泛指學問。
  • 老我:老去的我。
  • 馬牛:比喻勞碌無爲的生活。
  • 水淡:比喻世情的淡薄。
  • 罪過:過失,錯誤。
  • 風流:這裡指往事或過去的錯誤。
  • 鞦聲:鞦天的聲音,多指鞦風、落葉聲。
  • 山色:山的光景。
  • 逐臣:被貶謫的官員。
  • 醉鄕侯:指醉鄕中的侯爵,比喻沉醉於酒中的人。

繙譯

五經之鞦,我已深陷於對自然山水的癡迷之中,老去的我任人呼喚,如同馬牛一般勞碌。 看這世間情意,都如水一般淡薄,廻首過去的過失,都已成爲風流往事。 橋邊竹林中傳來鞦天的聲音,谿上樓中一簾山色。 今日君恩浩蕩,即使被貶謫的臣子,也倣彿被封爲醉鄕中的侯爵。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以及對世情淡薄、往事如菸的感慨。詩中,“膏肓泉石五經鞦”一句,既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癡迷,也暗示了他對學問的深厚情感。後文通過對“水淡”世情和“風流”罪過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對過去錯誤的反思。結尾処,“逐臣猶拜醉鄕侯”則巧妙地以醉鄕侯自喻,表達了即使身処逆境,也能自得其樂、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