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思親圖爲俞千戶賦

· 樑蘭
陟彼崆峒阿,載睇孤雲飛。 雲飛無定蹤,思親無已時。 即戎受王命,跬步焉敢離。 豈不念晨昏,道遠莫致之。 安得生羽翰,隨雲去還歸。 古來盛名士,忠孝兩不違。 矢心委厥躬,但恐憂毋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ì):登高。
  • 崆峒 (kōng tóng):山名,位於今甘肅省平涼市。
  • (ā):山邊。
  • (dì):斜視,此處意爲凝視。
  • 即戎 (jí róng):從軍。
  • 跬步 (kuǐ bù):半步,比喻極短的距離。
  • 晨昏 (chén hūn):早晚,指日常的問候。
  • 致之 (zhì zhī):送達,達到。
  • 羽翰 (yǔ hàn):羽毛,比喻飛翔的能力。
  • 矢心 (shǐ xīn):發誓,立志。
  • 厥躬 (jué gōng):自己,自身。
  • 毋貽 (wú yí):不留下,不遺留。

翻譯

登上崆峒山的山邊,凝視着孤獨的雲朵飛翔。雲朵飛翔沒有固定的蹤跡,思念親人卻無時無刻不在。接受了王命從軍,半步也不敢離開。難道不思念早晚的問候嗎?只是道路遙遠無法送達。真希望能生出羽翼,隨着雲朵去去來來。自古以來,盛名的士人,忠孝兩不違背。立志將身心奉獻,只怕憂愁不留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登高望雲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王命在身而無法歸家的無奈。詩中「雲飛無定蹤,思親無已時」巧妙地將雲的飄渺與思親之情相結合,增強了情感的表達。末句「矢心委厥躬,但恐憂毋貽」則展現了詩人忠於職守、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體現了明代士人的忠誠與孝道。

樑蘭

明江西泰和人,字庭秀,又字不移。師陳一德。工詩,但才調不如師。間居不仕,自號畦樂。有《畦樂詩集》。 ► 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