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田家
馬蹄樸索客心懶,十里無人煙火斷。
僕伕驅馬入田家,老翁出戶能相款。
草中角角雞哺雛,房內呱呱兒新誕。
舍有餘糧可接荒,陂多積水能防旱。
借問客子來何方,炊黍蒸梨羅酒漿。
話餘桑柘陰移徑,坐久牛羊走上堂。
長男輸租入城裏,傳聞礦稅天下起。
舟車牛馬皆有租,老夫八十眼所無。
我言老翁且莫苦,淮南還有李開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樸索:指馬蹄聲單調而沉悶。
- 款:款待,熱情接待。
- 角角:雞叫聲。
- 呱呱:嬰兒哭聲。
- 陂:池塘。
- 炊黍蒸梨:指家常便飯。
- 桑柘:桑樹和柘樹,常用來養蠶。
- 李開府:指李開府,可能是當時的一位官員或地方領袖。
翻譯
馬蹄聲單調沉悶,旅客的心情也顯得懶散,行了十里路,卻不見人煙。僕人驅馬進入一戶農家,老翁出門熱情地迎接。草叢中傳來雞叫聲,原來是母雞在哺育小雞;屋內傳來嬰兒的哭聲,是新生命剛剛降臨。家中存有餘糧,足以接濟荒年;池塘裏積水充足,可以防備旱災。詢問客人來自何方,老翁便準備家常便飯,如炊黍蒸梨,還擺上了酒漿。談話間,桑樹和柘樹的陰影隨着時間移動,坐久了,牛羊也走進了堂屋。老翁的長子進城交納租稅,聽說全國各地都開始徵收礦稅。無論是舟車還是牛馬,都要交稅,老翁八十歲了,對此一無所知。我對老翁說,請不要過於苦惱,淮南還有李開府這樣的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一位旅客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展現了明代農村的生活場景和社會狀況。詩中,旅客的心情與周圍環境的荒涼形成對比,而田家老翁的熱情款待則帶來一絲溫暖。通過老翁家的生活細節,反映了農民的勤勞和生活的艱辛,同時也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稅收壓力。最後提到的「李開府」可能是詩人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希望或寄託,表達了對正義和仁政的嚮往。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通過對農村生活的描繪,傳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