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鐏石席上出鞏二詩吳門王楚臣見而和之鞏自以爲粵風吳人和而爲吳風遂以吳風答之
客夢紛紛碎似棋,兩崖明月照空枝。
久藏社下終爲鼠,暫處囊中亦是錐。
骨類虞翻難得媚,魂非倩女卻能離。
清平樂府無人奏,只遣笳聲特地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汪鐏(wāng zūn):古代文學家名,字子騫,號石席,爲東晉時期人物。 鞏二(gǒng èr):指何鞏的第二首詩。 粵風(yuè fēng):指嶺南地區的風俗風格。 吳風(wú fēng):指江南地區的風俗風格。
翻譯
在汪鐏的石凳上,出現了何鞏的第二首詩。吳門的王楚臣看到後,也跟着作了一首。何鞏自認爲是嶺南的風格,王楚臣則以江南的風格迴應他。
客人的夢境像是碎成了一地的棋子,兩崖上的明月照耀着空枝。長久隱藏在社會底層的終究會被揭露,暫時藏匿在囊中也終將被發現。像骨類一樣的人很難取悅,靈魂不是美麗女子卻能離去。清平樂府中再也沒有人奏響,只有孤獨的笳聲在特定的地方悲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客人的夢境,暗喻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作者通過對夢境中的景象的描繪,表達了對現實生活中社會底層人們的關注和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夢境和現實的對比,表現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以及社會中的不公和困境。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哲理,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