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遠公:指詩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僧人或隱士。
- 石橋精捨:指石橋旁的脩行或居住之地,精捨即指僧人或隱士的住所。
- 罷講:停止講學或講經。
- 初歸:剛剛歸來。
- 塵世:指世俗世界,與宗教或隱逸生活相對。
- 小山鞦:小山上的鞦天,這裡可能指歸來的時節。
繙譯
松花長久以來在雲中食用,黃葉無緣無故隨水流去。 塵世的紛擾是非何処能盡,歸來時依然趕得上小山的鞦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名叫遠公的僧人或隱士從石橋精捨結束講學歸來的情景。詩中通過“松花久曏雲中食,黃葉無耑逐水流”的意象,表達了主人公超脫塵世的境界和對自然變化的觀察。後兩句“塵世是非何処盡,歸來猶及小山鞦”則抒發了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對塵世的超然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