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岡州顧迂客明府

· 何絳
廿載姑蘇曾作客,每懷風雅憶同遊。 蘭橈泊處香溪柳,桂樹開時響屧秋。 馬齒居然成野叟,豬肝焉敢累賢侯。 或時罷釣滄江晚,閒看鸕鶿與白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廿載:二十載,廿(niàn)。
  • 姑囌:囌州的古稱。
  • 蘭橈:用木蘭樹制成的船槳,代指船。
  • 香谿:谿水的美稱。
  • 桂樹:一種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開黃色或白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氣。
  • 響屧:指鞦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屧(xiè)。
  • 馬齒:比喻年齡。
  • 野叟:山野老人。
  • 豬肝:比喻微薄的禮物。
  • 賢侯:對地方官的美稱。
  • 罷釣:停止釣魚,比喻隱居或退休。
  • 滄江:泛指江河。
  • 鸕鶿:一種水鳥,常被訓練來捕魚。
  • 白鷗:白色的海鷗,常用來象征自由或隱逸的生活。

繙譯

二十年來曾在囌州作客,每每懷唸那風雅的同遊時光。 船衹停泊的地方是香谿邊的柳樹,桂樹開花時鞦風中傳來樹葉的響聲。 如今我已老去,成了山野中的老人,怎敢以微薄的禮物勞累賢明的官吏。 有時在江邊停止釣魚,傍晚時分悠閑地看著鸕鶿和白鷗。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囌州生活的懷唸,以及對自然和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通過“蘭橈”、“香谿”、“桂樹”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風雅的江南水鄕圖景。後兩句則通過“馬齒”、“野叟”、“豬肝”等自謙之詞,表達了詩人對賢明官吏的敬重,以及對隱逸生活的滿足和甯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淡泊名利,曏往自然的生活態度。

何絳

何絳,與陳恭尹同渡銅鼓洋,訪遺臣於海外。又聞桂王在滇,復與恭尹北上,西濟湘沅,不得進,乃東遊長江,北過黃河,入太行。嘗歷遊江浙及燕、齊、魯、趙、魏、秦、楚間,終無所就。晚年歸鄉,隱跡北田。與其兄衡及陳恭尹、陶璜、樑槤合稱“北田五子”。著有《不去廬集》。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一三有傳。何絳詩,以中山大學圖書館藏舊鈔本《不去廬集》爲底本,參校民國汪兆鏞鈔本(簡稱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樂樓影印汪氏微尚齋鈔本(簡稱何本)。 ► 5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