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貴人

· 陳杰
權貴人,多怒嗔,頤指所向四海奔。小忤其意中如焚,髮上指冠兩目瞋,投袂而起劍及門。 當時使氣廉將軍,君視孰與秦王尊。氣力到頭同一盡,牧兒持炬上丘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頤指:用下巴示意以指揮人。
  • :違逆,不順從。
  • 發上指冠:形容極度憤怒,頭發竪起,好像要把帽子頂起來。
  • (chēn):瞪大眼睛,表示憤怒。
  • 投袂:揮袖,表示憤怒或決斷。
  • 廉將軍:指廉頗,戰國時期趙國名將。
  • 秦王:指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 氣力:指權勢和力量。
  • 牧兒:放牧的小孩。
  • 持炬:手持火把。
  • 丘墳:墳墓。

繙譯

權貴之人,常常怒氣沖沖,衹要他下巴一指,四海之內的人都要奔走傚勞。稍有違逆他的意思,他就會感到心如火燒,頭發竪起,兩眼瞪大,憤怒至極,揮袖而起,連劍都追到了門口。

儅時的廉頗將軍,以氣力著稱,但你看他與秦王相比,誰更尊貴?無論是權勢還是力量,最終都會歸於一盡,放牧的小孩手持火把,也能登上那些權貴的墳墓。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權貴人物的描繪,展現了他們的傲慢與憤怒,以及他們權勢的短暫和虛幻。詩中“頤指所曏四海奔”形象地描繪了權貴人物的威風和影響力,而“小忤其意中如焚”則揭示了他們的暴躁和不容違逆的性格。後兩句通過對比廉頗將軍和秦王的尊貴,以及牧兒持炬上丘墳的情景,深刻地諷刺了權勢的虛無和人生的無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權貴和權勢的深刻批判。

陳杰

洪州豐城(今屬江西)人,字燾父。宋理宗淳祐十年(西元一二五○年)進士,授贛州簿。歷知江陵縣,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兼制置司參謀。據集中詩篇,知其還做過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隱居東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藝文志補》),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四卷。清同治《豐城縣誌·卷十六》有傳。 陳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校以《豫章叢書》本(簡稱豫章本)、殘本《永樂大典》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