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孟載畫竹

· 徐賁
江南看竹不爲罕,水郭山村常種滿。 東里千竿繞佛亭,西鄰萬本連書館。 密葉分陰小閣深,斜枝度影虛簾短。 蕭疏夜月翠羽涼,搖曳南風鳥聲暖。 嗟餘好竹處處遊,徑造豈減王猷誕。 湘江淇水無不到,嶰谷柯亭亦嘗款。 人間音律性所好,收作鸞笙與鳳管。 或裁文籜制小冠,時尋新筍供清饌。 朝行竹下暮仍往,自謂竹緣終不斷。 朅來幷州苦寒地,沙土撲面心煩懣。 寧無寒草共山花,惟覺粗疏俗吾眼。 胸中塵氣久已積,對此汾河詎能浣。 君心飽有渭川思,揮灑風煙意閒散。 封圖遠送邀我題,措語苦澀顏何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楊孟載:人名,可能是畫竹的畫家。
  • 徐賁:元代詩人。
  • 水郭山村:水邊的城郭和山村。
  • 東里:東邊的鄰里。
  • 西鄰:西邊的鄰居。
  • 密葉分陰:密集的竹葉形成陰涼。
  • 虛簾短:竹影投射在簾子上,顯得簾子短小。
  • 翠羽涼:形容竹葉在月光下顯得清涼如翠羽。
  • 鳥聲暖:形容南風中鳥兒的叫聲給人溫暖的感覺。
  • 王猷誕:王猷,東晉人,以好竹著稱。誕,誇大。
  • 湘江淇水:湘江和淇水,都是中國著名的河流。
  • 嶰谷柯亭:嶰谷,山谷名;柯亭,亭名,都是與竹子有關的地方。
  • 鸞笙與鳳管:古代的樂器,比喻竹子製成的樂器。
  • 文籜:竹筍的外皮。
  • 清饌:清淡的食物。
  • 朅來:來到。
  • 幷州:古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 煩懣:煩惱。
  • 詎能浣:怎能洗滌。
  • 渭川思:渭水流域的思念,這裏指對竹子的思念。
  • 揮灑風煙:形容畫竹時的瀟灑自如。
  • 封圖:封好的畫卷。
  • 措語苦澀:用詞艱難,難以表達。
  • 顏何赧:臉紅,羞愧。

翻譯

在江南看竹並不罕見,水邊的城郭和山村常常種滿了竹子。東邊的鄰里有千竿竹子環繞着佛亭,西邊的鄰居則有萬株竹子連綿至書館。密集的竹葉形成陰涼,小閣因此顯得幽深;斜斜的竹枝投下影子,使得簾子顯得短小。在蕭疏的夜月下,竹葉如翠羽般清涼;在搖曳的南風中,鳥兒的叫聲給人溫暖的感覺。我喜愛竹子,四處遊歷,造訪的地方不亞於好竹的王猷。湘江和淇水我無處不到,嶰谷和柯亭我也曾拜訪。我天生喜愛人間音律,將竹子製成鸞笙和鳳管。有時我會用竹筍的外皮製作小冠,不時尋找新筍來製作清淡的食物。我朝行竹下,夜晚仍前往,自認爲與竹子的緣分永遠不會斷。然而來到幷州這苦寒之地,沙土撲面,心中煩惱。雖然這裏也有寒草和山花,但我覺得它們粗俗,不入眼。胸中的塵氣已經積聚很久,面對汾河的水又怎能洗滌乾淨呢?你的心中充滿了對渭水流域竹子的思念,畫竹時瀟灑自如,意趣閒散。你遠送封好的畫卷邀請我題詞,我苦於用詞艱難,感到羞愧。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江南竹景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竹子的深厚情感和對自然美的嚮往。詩中,「東里千竿繞佛亭,西鄰萬本連書館」等句,生動展現了竹子環繞的景象,體現了詩人對竹子的喜愛。後文通過對幷州苦寒之地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對江南竹景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

徐賁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爲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啓、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爲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徵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下獄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