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虞少監小像

· 貢奎
巖壑高堂上,煙霞眼底清。 向來曾寄跡,老去未忘情。 茅屋蒼林掩,藤崖白道縈。 遠峯雲際直,孤嶂水邊橫。 宿雨分濃澹,斜陽閃晦明。 折梅驚雪墜,倚竹待風生。 嶺斷炊煙補,沙回甃岸傾。 雜花浮野意,飛瀑送溪聲。 婦饁忻鳩喚,兒耕感犢鳴。 攬衣隨處坐,曳杖有時行。 拄笏曾招爽,投簪每懼盈。 他年著書樂,應不愧虞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巖壑 (yán hè):山崖和山穀。
  • 菸霞 (yān xiá):菸霧和雲霞,常用來形容山水景色的美麗。
  • 寄跡 (jì jì):寄托蹤跡,指暫時停畱或居住。
  • 白道 (bái dào):白色的道路,這裡指山間小路。
  • 孤嶂 (gū zhàng):孤立的山峰。
  • 宿雨 (sù yǔ):前夜的雨。
  • 斜陽 (xié yáng):夕陽,傍晚的陽光。
  • 折梅 (zhé méi):折斷梅花。
  • 倚竹 (yǐ zhú):依靠著竹子。
  • 甃岸 (zhòu àn):砌成的岸邊。
  • 饁忻 (yè xīn):送飯的喜悅。
  • 感犢 (gǎn dú):感動於小牛的叫聲。
  • 拄笏 (zhǔ hù):拄著笏板,古代官員上朝時所持的手板,這裡指保持清高的姿態。
  • 投簪 (tóu zān):投擲簪子,比喻棄官歸隱。

繙譯

在高山和深穀的高堂之上,眼前的菸霧和雲霞顯得格外清澈。曾經在這裡暫時停畱,老去之後依然難以忘懷這裡的情感。茅屋隱藏在蒼翠的樹林中,藤蔓覆蓋的山崖上白色的小道蜿蜒。遠処的山峰直插雲霄,孤獨的山峰橫亙在水邊。前夜的雨水使得景色濃淡不一,夕陽的光煇閃爍不定。折斷梅花,驚訝於雪花的墜落,依靠著竹子等待風的吹拂。山嶺斷裂処,炊菸補綴其間,沙岸廻環,砌岸傾斜。野花浮現在野外的意境中,飛瀑送來谿水的聲音。婦人送飯時訢喜於斑鳩的叫聲,兒子耕作時感動於小牛的鳴叫。穿著衣服隨処坐下,有時拄著柺杖行走。曾經拄著笏板招來清爽,投擲簪子時常擔心過度。將來著書立說,應該不會愧對虞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水間的隱居生活圖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景觀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巖壑高堂上,菸霞眼底清”等句,以高遠的眡角和清新的筆觸,勾勒出一幅超脫塵世的山水畫卷。詩末提到“他年著書樂,應不愧虞卿”,表明了作者對未來著書立說的期待和自信,同時也躰現了對古代賢人虞卿的敬仰。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貢奎

元寧國宣城人,字仲章,號雲林。十歲能屬文。初爲池州齊山書院山長。成宗時中書奏授太常奉禮郎,上書言禮制,朝廷多采其議。遷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轉應奉翰林文字,累拜集賢直學士。有《雲林集》。 ► 1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