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 · 別子

· 馬鈺
出凡籠,無系絆。落魄婪耽,日作無常觀。十四兒孫都棄拚。自在逍遙,風月爲吾伴。 背葫蘆,攜鐵罐。壺貯瓊漿,罐內靈芝按。渴飲飢餐增壽算。天助真風,有個琅琊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蘇幕遮:詞牌名,又名「古調歌」。
  • 別子:指與子女分別。
  • :指金朝。
  • 馬鈺:金朝道士,全真教創始人之一。
  • 出凡籠:比喻脫離塵世的束縛。
  • 無系絆:沒有束縛。
  • 落魄婪耽:形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無常觀:佛教用語,指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沒有常住不變的狀態。
  • 十四兒孫:指衆多的子女和孫輩。
  • 棄拚:放棄。
  • 自在逍遙: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風月:指自然風景和美好的時光。
  • 背葫蘆:指道士揹着的葫蘆,內裝丹藥。
  • 鐵罐:指道士用來煉丹的器具。
  • 瓊漿:指美酒或仙液。
  • 靈芝:一種珍貴的藥用真菌,被認爲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 壽算:壽命。
  • 真風:指道教的修煉方法或精神。
  • 琅琊:地名,這裏可能指某個道教聖地或人物。

翻譯

脫離塵世的束縛,沒有世俗的牽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每天都在無常的世界中觀察。放棄了所有的子女和孫輩。自由自在,與自然風景和美好時光爲伴。

揹着葫蘆,攜帶着鐵罐。葫蘆裏裝着仙液,鐵罐內放着靈芝。渴了就喝,餓了就吃,以此來增加壽命。天助我修煉道教的真風,有個琅琊在召喚我。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生活的超脫和對道教修煉生活的嚮往。通過「出凡籠」、「無系絆」等詞語,描繪了作者追求自由、不受世俗束縛的生活態度。同時,通過「背葫蘆」、「攜鐵罐」等道教修煉的象徵,展現了作者對道教修煉生活的執着和嚮往。整首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道教修煉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