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扇

· 蘇轍
團扇經秋似敗荷,丹青彷佛舊松蘿。 一時用舍非吾事,舉世炎涼奈爾何。 漢代誰令收汲黯,趙人猶欲用廉頗。 心知懷袖非安處,重見秋風愧恨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敗荷: 蕭條枯萎的荷花,比喻秋後失去鮮豔色彩的事物。
  • 丹青: 丹砂和青雘,古代繪畫常用顏料,這裏指畫作。
  • 彷佛: 好像,隱約可見。
  • 用舍: 指被任用或被棄置,古代官場術語。
  • 炎涼: 形容世態人情的冷暖變化。
  • 汲黯: 漢朝名臣,因直言敢諫而受貶。
  • 廉頗: 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因年老失勢被閒置,後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典故。
  • 懷袖: 指藏於袖中的扇子,暗喻懷才不遇的境況。
  • 愧恨: 感到羞愧和遺憾。

翻譯

秋天來臨,團扇就像凋零的荷花,昔日的精美圖案彷彿是古老的松蘿。一時的起落並非我所能掌控,世間炎涼變換,又能拿這情狀怎麼辦呢?回想漢代,誰讓汲黯遭遇貶謫?趙國的人們還在期盼廉頗這樣的老將能得到重用。心中明白,藏在袖中的扇子並不是長久之地,每當秋風吹過,我就更加感到羞愧和遺憾。

賞析

蘇轍以秋扇自比,寓言了仕途沉浮和個人命運的無常。他感嘆自己如同秋扇,雖曾受寵一時,但隨着季節更替,漸漸被遺忘。同時,借汲黯和廉頗的典故,表達了對公正賢能之人被閒置的憂慮,以及對自己無法左右仕途變遷的無奈。詩中流露出的是一種深沉的懷才不遇之感,以及對社會公正的期待。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