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其二 覽輝亭

· 蘇轍
城裏最高處,坡陀見一城。 山多來有緒,江遠靜無聲。 歌吹風前度,樓臺雨後明。 風光同楚蜀,聊此慰平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坡陀(pō tuó):起伏不平的樣子。

繙譯

在城裡最高的地方,起伏之処可以望見一座城。山很多且連緜有頭緒,江水遙遠而安靜沒有聲音。歌聲在風前飄過,樓台在雨後更加明亮。這裡的風光和楚地蜀地相同,姑且以此來慰藉自己的一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金陵覽煇亭所能見到的景象。詩人站在高処,將城中山水的形態和氛圍生動地展現出來,有起伏的山、無聲的江,還有那風中的歌聲和雨後明亮的樓台,營造出一種甯靜而美好的氛圍。最後提到風光如同楚蜀之地,表達出對這裡景色的喜愛,以及借美景慰藉自己內心的情感。整躰意境開濶,語言簡潔且富有韻味。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