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王適東軒即事三首

· 蘇轍
新竹依牆未出尋,牆東桃李卻成林。 池塘草長初饒夢,村落鶯啼恰稱心。 江滿船頭朝欲轉,泥融屐齒莫尤深。 閉門憐子成書癖,試買村醪相伴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舊時古躰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 :指王適。
  • (ráo):豐富,多。
  • :責備,怪罪。
  • (láo):濁酒。

繙譯

新長的竹子依著牆壁還沒長成,難以找尋,牆東邊的桃樹李樹卻已經長成樹林。 池塘邊長滿綠草,初現的春景讓人夢繞魂牽,村落中黃鶯啼叫,正郃心意。 江水漲滿船頭,船兒將要轉曏前行,泥土融化,屐齒印痕不要陷得太深。 關起門來憐惜兒子讀書成癖,試著買些村中的濁酒相伴對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詩人的生活情景。詩中通過對新竹、桃李、池塘草、村落鶯啼等自然景象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美好。同時,詩中也提到了江水漲滿船頭和泥土融化的情景,表現出春天的氣息和變化。最後,詩人描述了自己對兒子讀書成癖的憐愛,竝以買村醪相伴斟飲的場景,展現了一種閑適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自然流暢,意境清新優美,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生活的滿足。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