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檐下:房屋屋檐下面。
- 枯槎:枯乾的樹樁或枝條。
- 荻梢:荻草的梢端。
- 迤邐:彎曲連綿的樣子。
- 費公瓢:指費力地用瓢取水。
- 巖鼻:山岩的縫隙。
- 盆水:小盆裏的水。
- 瀰瀰:形容水滿溢的樣子。
- 漲海潮:像海水上漲一樣。
- 堅如湖上石:堅固得像湖邊的石頭。
- 竈中焦:燒火做飯時剩下的灰燼。
- 蒼崖:青灰色的懸崖。
- 寒溜:寒冷的水流。
- 佳蔭:好的遮陰處。
- 冬青石繭苗:冬青樹的幼苗,因其形狀似石繭而得名。
翻譯
屋檐下那根枯樹枝輕輕掃過荻草尖端,蜿蜒起伏的山川景色映入眼簾,取水的工作真是辛苦,就像用瓢舀起遠方的流水。清幽的泉水緩緩流淌過岩石的縫隙,就像小小的盆子裏裝滿了海潮般洶涌的水。我只欣賞它那份如湖石般的堅硬,又有誰能理解它曾來自竈中的灰燼,經歷了一番磨礪。青色的懸崖下,寒冷的水流期待着能有茂盛的綠蔭遮蔽,可惜現在缺少的就是那些冬青樹的幼苗,如同石繭般頑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觀察自然、體味生活的情景。詩人通過檐下的枯槎、山川的曲折、泉水的細流和盆水的比喻,展現了山水間的生動畫面,同時也寓含了生活的艱辛與堅韌。詩人讚美了水的堅韌不屈,即使來自竈火灰燼,也能化爲有用之物,表達了對自然生命力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最後兩句則透露出詩人對環境改善的期盼,希望有更多生機勃勃的植物點綴山崖,增添一份活力。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富有哲理。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
蘇轍的其他作品
- 《 送餘京同年兄通判嵐州 》 —— [ 宋 ] 蘇轍
- 《 次韻王適遊陳氏園 》 —— [ 宋 ] 蘇轍
- 《 故樞密籤書贈正議大夫王彥霖輓詞二首 》 —— [ 宋 ] 蘇轍
- 《 呂希道少卿鬆局圖 》 —— [ 宋 ] 蘇轍
- 《 聞諸子欲再質卞氏宅 》 —— [ 宋 ] 蘇轍
- 《 答琳長老寄幽蘭白朮黃精三本二絕 》 —— [ 宋 ] 蘇轍
- 《 次韻子瞻潁州留別二首 》 —— [ 宋 ] 蘇轍
- 《 程八信孺表弟剖符單父相遇潁川歸鄉待闕作長句贈別 》 —— [ 宋 ] 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