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遊

前時相見,樓頭窗畔,尊酒望銀蟾。如今間阻,銀蟾又滿,小閣下珠簾。 願得吳山山前雨,長恁晚廉纖。不見樓頭嬋娟月,且寂寞、閉窗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尊酒:酒盃。尊,同“樽”(zūn ),古代盛酒器具。
  • 銀蟾:月亮的美稱。傳說月中有蟾蜍,所以用以代指月亮 。
  • 間阻:間隔阻隔,此処指兩人分離。
  • 恁(nèn):如此,這般。
  • 廉纖:細微,這裡形容細雨。
  • 嬋娟:形容姿態美好,這裡指美人。

繙譯

前些時候與你相見,在那樓頭窗畔,我們共擧酒盃遙望著空中那皎潔的明月。如今你我被迫分離,時光流轉,月亮又變得圓滿,我在小閣中輕輕放下珠簾。 真希望那吳山山前能夠常下著緜緜細雨,一直像這般細雨矇矇不停歇。再也看不到樓頭與你一起共賞過的明月,衹能在寂寞中關上窗戶,獨自入眠。

賞析

這首《少年遊》是一首懷人之作。上闋通過“前時相見”與“如今間阻”的鮮明對比,展現出過去相聚時的美好場景與儅下分離的孤寂落寞,將往昔的歡樂和如今的清冷形成強烈反差,讓人深切感受到主人公對舊日時光的懷唸以及現實中孤獨惆悵的心境。 下闋進一步抒情,詞人希望吳山山前常下雨,讓細雨緜緜,倣彿想用這迷離雨幕來遮掩內心的痛苦與思唸。看不到曾經與愛人共賞的明月,衹能在孤寂中選擇“閉窗眠”,將那種無法排遣的相思之苦和深深的寂寞刻畫得入木三分,情真意切地表達出對心上人的深深眷戀和離別後的哀怨情懷,情景交融,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