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恃寵(shì chǒng)**:**依靠、憑藉着君主的寵愛。
- 多得自由:十分自由,隨心所欲。
- 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曾是西周驪戎國所在地,也是古代帝王遊樂之地。
- 舉火戲諸侯:指周幽王爲了博褒姒一笑,點燃烽火臺,戲弄諸侯前來救援之事。烽火是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諸侯見烽火點燃,以爲京城有難,就紛紛帶兵前來救援。
- 秪(zhǐ):同「只」,僅僅。
- 傾人國:使國家滅亡。這裏用「傾國」形容褒姒容貌極其美麗,一笑就導致了國家的危機。
- 胡塵:指胡人的兵馬揚起的塵土,這裏借指犬戎等少數民族入侵。
- 玉樓:華麗的樓閣,代指帝王宮殿。
翻譯
褒姒憑藉着君主的寵愛極爲嬌縱,行事隨心所欲,在驪山上點燃烽火來戲耍諸侯。她只知道自己那迷人的一笑能讓國家爲之傾倒,卻沒意識到後來胡人的兵馬揚起的塵土已經佈滿了華麗的宮殿。
賞析
這首詠史詩以簡潔且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周幽王寵愛褒姒,爲博其一笑不惜點燃烽火戲耍諸侯這一歷史事件,最終導致國家陷入危機。前兩句「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生動地展現了褒姒受寵後的驕縱和周幽王荒誕的行爲,揭示了他們不思國家大事,只圖個人歡娛的昏庸。後兩句「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則以鮮明的對比,諷刺了褒姒和周幽王的荒唐誤國。褒姒的一笑致使國家走向衰敗,而他們還未察覺危險將至,最終讓侵略者的鐵蹄踏入了華麗的宮殿。整首詩通過這一歷史故事告誡後人,統治者荒淫無道、沉迷於美色會帶來嚴重的後果,表達了對歷史教訓的深刻反思,也讓讀者感受到歷史興衰背後的深沉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