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廟

聲斷薰弦萬壑幽,三千年事水空流。 袞衣剝落星辰古,野廟淒涼鹿豕秋。 孝友風微惟故井,神明胄冷尚荒州。 九疑回首孤雲遠,老淚斑斑楚竹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舜(shùn):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史稱虞舜。
  • 薰弦:用香草薰過的琴弦,這裡借指虞舜創作的《南風歌》,歌中有“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等句。(薰,xūn)
  • 袞(gǔn)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繪有龍紋的禮服。
  • 鹿豕(shǐ):鹿和豬,比喻山野無知之物。(豕,shǐ)

繙譯

《南風歌》的聲音已經斷絕,萬千山穀顯得幽靜,三千年的往事如同流水空自流逝。 帝王的禮服已剝落,星辰古老而遙遠,荒野的廟宇淒涼,衹有鹿和豬在那裡遊蕩。 虞舜倡導的孝友之風漸漸微弱,衹有那口舊井還在,他的後裔也已清冷,這地方依然荒蕪。 廻首望曏九疑山,孤獨的雲朵飄曏遠方,我老淚縱橫,楚地的竹子也滿是哀愁。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遊覽舜廟時所作,借舜廟的荒涼景象,表達了對歷史變遷和傳統道德衰落的感慨。

首聯通過“聲斷薰弦”和“三千年事水空流”,寫出了舜帝的事跡已經遠去,歷史的滄桑感油然而生。頷聯描繪了舜廟的破敗和冷清,“袞衣剝落”“星辰古”“野廟淒涼”“鹿豕鞦”等詞語,烘托出一種蕭瑟、孤寂的氛圍。頸聯提到舜帝的孝友之風微弱,後裔清冷,地方荒蕪,進一步強調了世事的變遷和傳統的失落。尾聯以“九疑廻首”“孤雲遠”“老淚斑斑”“楚竹愁”等形象,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傷和對歷史的沉思。

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通過對舜廟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林景熙

林景熙

林景熙,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鹹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後不仕,隱居於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於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遊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青芝山。著作編爲《霽山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