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牛歌題厲歸真騎牛圖
人騎馬,我騎牛。騎馬行大道,青絲爲轡金絡頭。胡衣北笠見者走,揚鞭指顧矜朋儔。
騎牛入山谷,不羈不勒無拘束。我只騎牛犢自隨,母子相呼菸草綠。
騎馬不若騎牛安,牛自肥芻馬傷谷。我見騎馬郎,白金入手遭鞭樸。
何如騎牛兒,樹下高眠無寵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繮繩。
- 金絡頭:即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 矜(jīn):自尊,自大,自誇。
- 朋儔(chóu):朋友,同輩的人。
- 不羈(jī):不受拘束。
- 芻(chú):喂牲畜的草。
- 白金:銀子。
- 鞭樸(pū):鞭打。
翻譯
他人騎馬,我騎牛。騎馬行走在大路上,青絲做繮繩,還有黃金裝飾的馬籠頭。穿着胡人的衣服戴着北方的斗笠,見到的人都趕緊走開,揚起鞭子回頭顧盼,自誇着朋友同伴。 騎牛進入山谷,不受拘束沒有約束。我只是騎着小牛跟隨,母牛和小牛相互呼喚在那菸草翠綠之處。 騎馬不如騎牛安穩,牛自己吃肥美的草料而馬會傷害穀物。我看見騎馬的人,銀子到手卻遭到鞭笞痛打。 哪裏比得上騎牛的孩子,在樹下高高睡眠沒有寵愛和侮辱。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騎馬和騎牛兩種不同的情境,表達了一種對自由自在、恬適安然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詩中描繪了騎馬者的風光和遭遇,與騎牛者的悠然自得形成鮮明對比。「騎牛入山谷,不羈不勒無拘束」生動地展現了騎牛的無拘無束,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而「騎馬不若騎牛安」強調了騎牛的安穩自在,同時「我見騎馬郎,白金入手遭鞭樸。何如騎牛兒,樹下高眠無寵辱」進一步突出了不追逐名利、不承受榮辱的騎牛生活的愜意和優越。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清新,給人一種寧靜淡遠的感受。

舒嶽祥
舒嶽祥,字景薛,一字舜侯,人稱閬風先生,浙江寧海人。
幼年聰慧,七歲能作古文,語出驚人。年二十六歲時,以文章謁見荊溪吳子良,子良稱其異稟靈識,比之漢賈誼、終軍。1256年中進士,授奉化尉。右丞相葉夢鼎曾以文字官薦嶽祥入朝,以母喪離去。喪服滿,適友人陳蒙總餉金陵,聘嶽祥入總幕,與商軍國之政,暇則談文講道,遊覽名勝,不煩以案牘之事。後陳蒙以移用軍餉被去職,舒嶽祥亦離去。軍中將領爭相挽留,嶽祥說:“主我者以罪去,而吾固利獨留邪?”辭不就。
鹹淳九年(1273),友人謝堂欲薦嶽祥入京師訂正《通鑑》各家註釋,事將成,奏入經筵備作講讀之士。後風景尹曾淵子又薦嶽祥爲戶部酒務,此乃晉列朝士階梯之職。賈似道時當國,亦聞嶽祥之才,但以嶽祥尚氣簡直,不肯對人作軟媚之言,不擬即刻任用,欲以盤折抑挫之法馴服嶽祥,然後爲己所用。嶽祥獲悉,毅然離京回鄉。宋亡後,舒嶽祥隱匿鄉里執教,爲赤城書堂長。與奉化戴表元、鄞縣袁桷等交往甚密。晚年潛心於詩文創作,雖戰亂頻繁,顛沛流離,仍奮筆不輟。詩文與王應麟齊名。
► 8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