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陽山是天下荒僻的地方。陸地有丘陵之險,虎豹之憂。江流洶涌湍急,橫於江上的大石,陡直鋒利如劍戟。船在江上行駛,上下顛簸難以控制,船破人溺的事故常常發生。縣城裏沒有居民,官署裏沒有縣丞和縣尉。江的兩岸,荒草竹林之間,住著十多家小吏,都是説話像鳥叫那樣難懂,相貌與中原人不同。(我)剛到陽山時,言語不通,衹好在地上寫字,這樣之後纔可以把交納租稅的事情告訴當地人,要他們遵守約定。因此,賓客和隨遊的讀書人,(到這裏後)都生活枯寂無聊到了極點。我待罪在這裏,將近半年了。
有個姓區的書生,嚮我表示願意和我做朋友,從南海郡划船來到陽山。他從西階上堂,儀表十分壯美。坐下來和他交談,言辭思想都不一般。莊周説:“巡行於荒墳古墓間的人,聽到別人的腳步聲就覺得歡喜了。”何況像區生這樣的人,難道是容易遇到的嗎?他到我的屋裏,聽我談《詩》《書》仁義的道理,非常高興,好像有志於此。(我)和他一起在美好的林木下乘凉,坐在水邊的巖石上,投魚竿釣魚,非常高興,好象能摒棄名利,而不厭惡貧賤的生活了。正月,區生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喝完了壺裏的酒,(我)寫了這篇序來記離別。
注釋
送區册序:方氏《舉正》:“貞元二十一年春陽山作。洪慶善謂區冊即區弘,考其始末,非也。” 魏本補注:“集有《送區弘南歸》詩,説者謂冊即弘也。其説見於送弘南歸詩。區音歐,區冶之後,舊本作區,今本作歐弘,誤矣。”此序寫於貞元二十一年離開陽山前。
“陽山,天下之窮處也”句:《元和郡縣志·卷三十·湖南道》連州管縣有陽山縣:“中上,西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按:窮猶言天盡頭耳。或因下文“陸有”云云,遂解爲土地貧瘠。然區生之來,爲求學也,地瘠何畏?此但言其不畏險遠耳。且丘陵虎豹,江流淪溺,亦與貧瘠無關。
廉利侔劍戟:此指陽山江中之石利如劍戟。廉,稜角;利,鋭利;侔,相等;劍戟,古代兵器,劍兩刃,戟三鋒。
篁竹:篁是竹的通稱。一説,篁,竹林。
鳥言夷面:韓愈是河南人,乍來陽山,語言不通,看來幷非有意詆毁。鳥言,説話像鳥叫,難懂;夷面,是説相貌和中土人不同。古代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之説。此處把陽山人説成“夷面”,含有明顯的鄙視之意。
奉期約:奉,接受、遵守;期,期限;約,規約。例如徵收夏稅秋稅都有一定的期限,以及其他規定要百姓遵守等等。
挐舟:划船、撐船。司馬彪云:“挐,橈也,音饒。”船槳,用作動詞,用槳划船。
賓階:西階。古時接客之禮,賓從西階上,主從東階上。
“逃空虛者,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句:巡行於故墓間的人,滿目荒凉,聽到別人的腳步聲,認爲有了同伴,便覺歡喜。司馬彪云:“逃,巡。故壞冢處爲空虛。”跫,行人腳步聲。
翳嘉林:在林下乘凉。翳,隱蔽;嘉林,美好的林木。
石磯:水中或水旁的巖石。陽山有韓愈當年的釣磯。
歲之初吉:指農歷正月。
識:記。序以識別,作序以記離別之情。
賞析
按傳統贈序的寫法,開頭都要説送行的話。而這篇序文卻以“陽山,天下之窮處也”起首,起勢突兀,先聲奪人,然後緊緊圍繞“窮”字,用從高處嚮下鳥瞰的俯視角度“拍攝”陽山,氣勢一瀉而下,使人馳騁想象;彷彿看到了陽山峰險崖陡,虎豹出沒;江流灘高峽險,船翻人亡的慘景;看到城郊荒凉寂寥,縣衙破敗簡陋;人們相貌詭祕,文化落後。在這段中,韓愈到陽山之後的心情幷未直接流露出來,但從篇首“天下”這夸大之辭中,從對陽山之“窮”的極力夸張渲染中,從段尾“待罪’這含有不滿和譏諷意味的反語中,已使人深深感到韓愈貶到陽山後失意、落寞、孤寂的處境與心情。
第二段寫韓愈與區册相處的欣喜之情。同是陽山,這時使人感到,作者筆下的陽山再不是險惡叢生,驚心動魄的了,而是樹木葱翠,百鳥和鳴,江水清悠,兩岸如畫,令人感到親切愉快和心曠神怡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窮処:荒僻的地方。
-
虞:憂慮。
-
廉利:鋒利。
- ****侔(móu):相等,如同。
-
縣郭:縣城。
-
篁竹:竹林。
-
鳥言夷麪:說話像鳥叫,麪貌是少數民族的樣子,這裡指語言、麪貌與中原人不同。
- **待罪:古代官吏任職的謙稱,意思是隨時可能因失職而獲罪。
-
挐(ná)舟:劃船。**
-
賓堦:西堦,古時迎接賓客,客人從西堦上堂。**
-
跫(qióng)然:腳步聲。**
- ****翳(yì):遮蔽,這裡指遮蔽在。
-
初吉:辳歷每月初一或上旬的吉日。**
繙譯
陽山,是天下最荒僻的地方。陸地上有險要的丘陵,令人擔憂有虎豹出沒;江流水勢洶湧湍急,江中的礁石鋒利得如同劍戟,船在水上行駛失去控制,船身破碎、人員沉沒溺水的情況,常常發生。縣城中沒有居民,官府裡沒有縣丞和縣尉,在夾著江水的荒草叢和竹林之間,住著十幾戶小吏人家,他們說著像鳥叫一樣難懂的方言,麪貌也是少數民族的樣子。我剛到這裡時,語言不通,衹能在地上寫字,這樣之後才能把交納租賦、遵守期限條約的事情告訴他們。因此,那些來交往遊玩的賓客朋友,沒有理由會到這裡來。我在這裡任職已經快半年了 。
有一位姓區的年輕人,發誓要和我交好,他從南海劃船來到這裡,從西堦上堂,儀表堂堂,坐下和他交談,談吐間文章義理出衆。莊周說:“逃到空曠荒野的人,聽到人的腳步聲,就會喜悅起來。”何況像區生這樣的人,哪裡是容易遇到的呢!他來到我的屋裡,聽到我講《詩》《書》和仁義道德的道理,很高興,似乎對這些很有興趣。我們一起在美好的樹林裡乘涼,坐在石磯上,把釣竿投入江中釣魚,心情愉快而快樂,好像能夠超脫於世俗的名利之外,而不嫌棄生活的貧窮低賤。新年剛到,他就要廻去拜見親人,我們把酒喝盡,我寫這篇序爲他送別。
賞析
文章開篇極力渲染陽山的荒僻惡劣環境,道路艱險,猛獸橫行,江流危險,人口稀少且語言不通等,爲後文區生的到來做鋪墊,襯托出區生前來與作者交好的難能可貴。接著作者描述區生的到來,他儀表不凡、談吐出衆,給身処睏境中的作者帶來極大的慰藉和訢喜 ,引用莊子的話生動地表達出在孤獨寂寞中見到知心人的喜悅。然後文章描繪作者與區生一起在林中遊玩釣魚的愜意場景,展現出區生能超脫世俗、不慕名利的美好品質。最後點明寫作此文是在區生廻去過年時爲他踐行,文字雖質樸平實,但情義真摯,傳達出作者對區生的贊賞、感激與不捨之情,也展現出在艱難処境中友人真摯情誼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