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九嶷山上空白雲飄飄,兩名妃子乘着微風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閃爍着淚光,片片紅霞若天風織成絢麗的衣衫。
洞庭湖水波浩蕩捲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當歌一曲感天動地。我將爲此而夢迴祖國遼闊的河山,在我芙蓉盛開的家鄉朗照着清晨的光輝。
注釋
九嶷山:《史記·五帝本紀》,"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
帝子:指娥皇與女英。傳說中,她們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
翠微:指青山。傳說中九嶷山有娥皇峯與女英峯。
芙蓉國:指湖南省,五代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風萬里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
長島:今長沙的橘子洲。
我欲因之夢寥廓: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序
《七律·答友人》是毛澤東創作詩詞,出自《毛澤東詩詞集》。這首詩在詩人所有詩作中最爲絢麗飄逸,工藝上也最爲講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話傳說,想象力瑰麗斑斕,情景交融,從神仙世界寫到後四句的現實世界,可謂舉重若輕、自然婉轉。
賞析
此詩起首二句就幻化出一個仙女下山的浪漫飄渺的圖像。神話傳說中舜帝的兩名妃子娥皇與女英正依傍了清風在飄飄降臨。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處。這二行詩也自然讓人想到《楚辭》裏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詩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二位仙子又從青山白雲之間乘風而下了,她們爲何而來?爲情而來,爲美麗的霞姑而來。
接着的二句寫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楊開慧烈士,詩人早年的妻子的美麗身影,天上人間神人合一,難以區分。斑竹上凝結了萬千晶亮的淚珠,而紅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徵及比喻爲楊開慧的英靈。如唐代劉禹錫《瀟湘神》一詩的“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一樣,詩人毛澤東也在詩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淚”寄託他對楊開慧的綿綿哀思。這是一種多麼深沉的永恆的相思啊!詩人對年輕時的愛侶刻骨銘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過斑竹露珠般的淚花漸漸浸透出來。但英烈的犧牲是美好的,是絢麗的,她已幻化爲萬千紅霞飄蕩在祖國萬里河山之上
詩人的懷念之情通過最初的四行之後又來到了一個新的畫面,畫面不僅令詩人高興,也可以告慰詩人的朋友以及過逝的親人、愛侶。新中國陣陣洶涌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頭翻卷一曲感動天地的頌歌響徹湘江大地。詩人從憶念之情轉入對欣欣向榮的祖國的感奮之情。接着最後二行詩人再度緬懷故鄉,並激勵故鄉兒女再織錦繡,再創黎明般的輝煌。其中“我欲因之夢寥廓”化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我欲因之夢吳越”句,以“寥廓”代“吳越”境界更爲擴大,隨着這寥廓蒼茫的晨景,詩人似乎真的夢迴到他芙蓉盛開,朝霞滿天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