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詠詩 · 其三 · 歲暮愍衰草

愍衰草,衰草無容色。 憔悴荒徑中,寒荄不可識。 昔時兮春日,昔日兮春風。 含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 氛氳鳷鵲右,照耀望仙東。 送歸顧慕泣淇水,嘉客淹畱懷上宮。 巖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積。 爛熳兮客根,攢幽兮寓隙。 布綿密於寒皋,吐纖疏於危石。 旣惆悵於君子,倍傷心於行役。 露縞枝於初旦,霜紅天於始夕。 凋芳卉之九衢,霣靈茅之三脊。 風急崤道難,秋至客衣單。 旣傷檐下菊,復悲池上蘭。 飄落逐風盡,方知歲早寒。 流螢暗明燭,雁聲斷纔續。 萎絶長信宮,蕪穢丹墀曲。 霜奪莖上紫,風銷葉中綠。 山變兮靑薇,水折兮黃葦。 秋鴻兮疏引,寒鳥兮聚飛。 徑荒寒草合,桐長舊巖圍。 園庭漸蕪沒,霜露日沾衣。 願逐晨征鳥,薄暮共西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愍(mǐn):憐憫,哀憐。
  • 寒荄(gāi):指冬天的草根。
  • 含華佩實:花朵盛開,果實累累。:同「花」。
  • 氛氳(fēn yūn):香氣濃郁貌。
  • 鳷鵲(zhī què):漢代宮觀名。
  • 望仙:宮觀名。
  • 淹留:長期逗留。
  • 巖陬(zōu):山角落。
  • 霰(xiàn):雪珠。
  • 爛熳:雜亂分散的樣子 。
  • 攢幽:聚集在幽僻之處。
  • 寓隙:寄身於縫隙之中。
  • 寒皋:寒冷的水邊高地。
  • 行役:因服役或公務而跋涉在外。
  • 霣(yǔn):通「隕」,墜落 。
  • 崤道:指崤山的道路,地勢險峻。
  • 長信宮:漢宮名,這裏指代冷宮。
  • 丹墀(chí):宮殿前的紅色臺階及臺階上的空地。

翻譯

憐憫那衰敗的野草,衰敗的草兒已沒了生機模樣。在荒蕪的小徑裏日益憔悴,冬天的草根已難以分辨模樣。

過去的時光啊在春日之中,從前的日子啊沐浴着春風。那時花草盛開果實累累,垂下綠枝綻放紅花。在鳷鵲觀的右側香氣瀰漫,在望仙觀的東邊光彩照人。送別之人在淇水畔眷戀哭泣,遠方的客人滯留在上宮滿心愁緒。

山角落與那海岸邊,冰塊堆積雪珠凝聚。雜亂的草根四處散落,在幽僻的縫隙中勉強寄身。在寒冷的水邊高地密密麻麻鋪展開,在險要的石頭上吐露纖細稀疏的枝葉。既爲君子的離去而惆悵,更爲遠行者長期在外傷心。

清晨霜露使枝椏潔白,傍晚的霜讓天空泛紅。九條大道上的芬芳花卉凋零,神靈所用三脊靈茅也墜落受損。崤山道路因風急而艱險難行,秋天到了旅人的衣裳單薄。既爲屋檐下的菊花衰敗傷感,又爲池塘上的蘭花凋零悲嘆。

花瓣飄落隨着風消失殆盡,才知道今年的寒冬來得早。流螢的光亮讓蠟燭顯得昏暗,大雁的鳴叫聲時斷時續。衰敗枯萎在上演,長信宮裏盡顯荒蕪。紅色的臺階長滿雜草,顏色憔悴。寒霜剝奪了莖上的紫色,秋風褪去了葉片的綠色。

山上的薔薇逐漸變得枯黃,水邊的蘆葦也已泛黃彎折。秋天的大雁稀稀疏疏地往前飛,寒天的鳥兒聚在一起紛飛。荒蕪的小徑被寒草覆蓋,古老的山岩圍繞着新長的桐樹。園庭漸漸被荒草埋沒,霜露每天都沾溼衣裳。

我多麼希望能追隨清晨遠飛的鳥兒,在傍晚一同向西迴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衰草在歲暮時的悽慘景象,藉此抒發詩人的種種愁緒。詩的開篇直接點明「愍衰草」,奠定了全詩的哀傷基調 。詩人細緻描繪了衰草從昔日春日的繁盛到如今歲暮寒冬的憔悴衰敗,如「含華兮佩實,垂綠兮散紅」與「憔悴荒徑中,寒荄不可識」形成鮮明對比 。

詩中融入了送別的傷感情緒、對遠方行人的牽掛以及詩人自身在時光流轉、人生困境中的感慨。如「送歸顧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懷上宮」表達送別之悲,「既惆悵於君子,倍傷心於行役」抒發對行役之人的同情。

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如衰草、霜露、流螢、寒鳥等,營造出一種衰敗、凋零、冷落的氛圍,進一步烘托詩人內心的惆悵與悲傷。結尾「願逐晨徵鳥,薄暮共西歸」,表達詩人希望能結束漂泊,迴歸安寧的願望,使整首詩在愁思中多了一絲期盼。整首詩情感真摯深沉,語言優美精緻,意境悽清冷落,是沈約詩歌風格的代表之作。

沈約

沈約

南朝梁吳興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學家、文學家。。沈璞子。幼遭家難,流寓孤貧,篤志好學,博通羣籍,善屬文。仕宋,爲安西外兵參軍。齊時,累遷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與蕭衍、謝朓等同在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入樑,擁立蕭衍(梁武帝)有功,爲尚書僕射,遷尚書令,轉左光祿大夫。歷仕三代,自負高才,昧於榮利,頗累清談。後觸怒武帝,受譴,憂懼而卒。諡隱。擅詩賦,與謝朓等創“永明體”詩。提出“聲韻八病”之說,有《宋書》,《齊記》、《樑武記》等,均佚。明人輯有《沈隱侯集》。 ► 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