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嫿詩 · 其三
恆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習騎射。
穠歌豔舞不成歡,列陣挽戈爲自得。
眼前不見塵沙起,將軍俏影紅燈裏。
叱吒時聞口舌香,霜矛雪劍嬌難舉。
丁香結子芙蓉縧,不繫明珠系寶刀。
戰罷夜闌心力怯,脂痕粉漬污鮫綃。
明年流寇走山東,強吞虎豹勢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滅,一戰再戰不成功。
腥風吹折隴中麥,日照旌旗虎帳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恆王戰死時。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育昏鬼守屍。
紛紛將士只保身,青州眼見皆灰塵。
不期忠義明閨閣,憤起恆王得意人。
恆王得意數誰行?姽嫿將軍林四娘。
號令秦姬驅趙女,穠桃豔李臨疆場。
繡鞍有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
勝負自然難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
賊勢猖獗不可敵,柳折花殘血凝碧。
馬踐胭脂骨髓香,魂依城郭家鄉隔。
星馳時報入京師,誰家兒女不傷悲!
天子驚慌愁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
我爲四娘長嘆息,歌成餘意尚傍徨。
拼音
注釋
「穠歌」二句:恆王對美女歌舞已引不起興趣,倒對她們列隊弄槍洋洋自得。
塵沙起:指發生戰爭。
叱吒時聞:茲從庚辰本、程乙本,「時聞」在戚序本、蒙府本中另作「聲聞」。作者的友人敦誠《鷦鷯庵筆塵》:「吾宗紫幢居士《麗人詩》中有‘脂香隨語過’之句,較之‘夜深私語口脂香’(按: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五十韻》中詩句。‘夜深’原作‘靨笑’。)尤覺艷媚無痕。」但小說中詩句並非沿襲。叱吒,呼喊,吆喝。
丁香結子:狀如丁香花蕾的扣結。
芙蓉縧:色如芙蓉的絲帶。
戰罷:習戰結束。
夜闌:夜深。
鮫綃:手帕。參見《題帕三絕句》注。
流寇:流竄的盜賊。亦常作為對農民起義軍的誣蔑稱呼。
走:奔馳。
山東:太行山以東。
強吞虎豹:即強吞如虎豹。
思剿滅:茲從戚序本、程乙本、庚辰本,另說「思剿減」,未查到出自何本,語意不通,應是繁體形近導致的訛誤。
虎帳:軍中主將所在的帳幕。
澌(sī)澌:水聲。
雨淋白骨:戚序本「淋」作「零」,據蒙府本改。
月冷黃沙:茲從戚序本、程乙本、庚辰本,另說「月冷育昏」,未查到出自何本,可能是傳抄訛誤。
不期:想不到。
忠義明閨閣:即閨閣明忠義。
數誰行(háng):要算哪一個。行,語助詞,用於自稱、人稱各詞之後。見張相《詩詞曲語辭匯辭》。
姽嫿將軍林四娘:茲從夢稿本、程乙本,「姽嫿」二字在戚序本、蒙府本、列藏本中作「就是」。
秦姬、趙女:泛指美女。古人常說秦國和燕、趙多佳人。秦、趙非實指。姬,古時婦人的美稱。驅,率隊進軍。
繡鞍:茲從戚序本、程乙本、庚辰本,另說「紡鞍」,未查到出自何本,可能是訛誤。
「繡鞍有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句:位置據戚序本、程乙本,此句在庚辰本中列於「勝負自然難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句後。
「勝負自然難預定」句:茲從戚序本、庚辰本,「自然難」三字在程乙本中作「自難先」。
血凝碧:茲從程乙本,此三字在戚序本、庚辰本中作「實可傷」。《莊子·外物》:「萇弘死於屬,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後多以「碧血」說效忠死節者。
「馬踐胭脂骨髓香,魂依城郭家鄉隔」句:茲從程乙本,與「血凝碧」同韻。此句在戚序本、庚辰本中作「魂依城郭家鄉近,馬踐胭脂骨髓香」,與「實可傷」同韻。
星馳時報:茲從庚辰本,「時報」二字在戚序本、蒙府本中作「電報」,在列藏本中作「羽報」。星馳,指使者快馬如流星飛馳。
驚慌愁失守:茲從程乙本,「愁」字在戚序本、庚辰本中作「恨」。
餘意尚傍徨:此句意為尚有未能盡言的感慨留在心中不去。
賞析
《姽嫿詞》突出地表現了曹雪芹政治觀點上的矛盾:他一方面不滿封建制度,一方面又想“補天”;一方面憎惡政治腐敗、現實黑暗,一方面又爲清帝國的命運擔憂,爲本階級的沒落哀傷;一方面同情奴隸們的痛苦和屈辱,爲受冤遭迫害者提出強烈的控訴,一方面又主張“清清白白”地做人,“守着多大碗兒吃多大碗的飯”,反對奴隸們用暴力來推翻現存的制度、爭取自身的解放。在《姽嫿詞》中,他以當今皇帝褒獎前代所遺落的可嘉人事爲名,指桑罵槐,揭露和嘲笑當朝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外強中乾的虛弱本質:“天子驚慌恨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這無疑是大膽的。但是,把封建王朝在農民起義風暴的猛烈掃蕩下的土崩瓦解看成是一場災難,把向革命勢力作拚死頑抗的林四娘當作巾幗英雄而大加讚美,這又說明曹雪芹並沒有完全背叛自己的階級。
清代康熙之後,政治上轉向黑暗,隨着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鬥爭日益激化,農村中的奪糧、抗祖和“搶田奪地”的鬥爭也此起彼伏,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條件雖則尚未成熟,但已在醞釀之中。封建地主階級中一些對現實比較有清醒認識的人,開始擔心像前代青州唐賽兒以至李自成那樣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不久就會重新出現,哀嘆沒有人能“挽狂瀾於既倒”。《姽嫿詞》正反映了這種深懷隱憂的沒落階級的思想情緒。
脂硯齋在小說寫到“黃巾、赤眉一干流賊餘黨”時曾加批語,以爲不能實看這些話,否則,“便呆矣”,還說“此書全是如此,爲混人也。”因而,目前有些研究紅學和史學的同志認爲,從史事看,林四娘應死於抗清,“非與義軍爲敵者”(周汝昌同志《紅樓夢新證》第二三○頁),此詩實“與義軍無關”,“對立面爲侵擾青州之清軍”,這樣寫是爲“避清帝爪牙之耳目”,或者更肯定地認爲“是指崇禎十五年十二月清軍在未入關前一次入侵明境山東青州之事。(引自徐恭時同志一九七六年八月三十一日來信)。此說,不僅關係到作者對農民起義的政治立場問題,也關係到這位滿族子弟會不會存在某些反滿意識的問題。這是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
撇開隱寫史實的深意探索不談,還想再說幾句有關小說人物形象的話。《姽嫿詞》這段情節在小說描述晴雯之死的過程中是強行插入的,給人以一種彷佛是遊離的、節外生枝的感覺。寶玉吊晴雯撲了空回來,就被叫去做吊林四孃的詩,做成《姽嫿詞》,作者連過渡的文字也不要,緊接着就讓他撰寫《芙蓉女兒誄》,這一切都顯然是有用意的,那就是通過詩來暗示誄文中所包含的政治寄託。然而,把一個以生命去酬答平日恩寵的貴族姬妾與一個遭封建勢力迫害而死的女奴放在一起寫,以便作某種類比的意圖,從階級觀點來看實在是有問題的。它同樣清楚地表明瞭曹雪芹思想中所存在的深刻矛盾。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爲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233篇诗文
曹雪芹的其他作品
- 《 紅樓夢 · 第八十四回 · 試文字寶玉始提親 探驚風賈環重結怨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十四回 · 林如海捐館揚州城 賈寶玉路謁北靜王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二十二回 · 聽曲文寶玉悟禪機 制燈謎賈政悲讖語 》 —— [ 清 ] 曹雪芹
- 《 螃蟹詠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四十一回 ·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六十五回 · 賈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 —— [ 清 ] 曹雪芹
- 《 琴曲四章 》 —— [ 清 ] 曹雪芹
- 《 紅樓夢 · 第一百零三回 · 施毒計金桂自焚身 昧真禪雨村空遇舊 》 —— [ 清 ] 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