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賦
淮南王,信自華,命婇女,餌丹砂,學鳳音。紫霞沒,白日沉,掛明燈,散玄陰。顧謂小山儒士,斯可賦乎?於是泛瑟而言曰:若大王之燈者,銅華金擎,錯質鏤形;碧爲雲氣,玉爲仙靈;雙流百枝,豔帳充庭。照錦地之文席,映繡柱之鳴箏;恣靈修之浩蕩,心何疑而永平。茲侯服之誇誕,而處士所莫營。若庶人燈者,非銀非珠,無藻無縟;心不貴麗,器窮于樸。是以露冷帷幔,風結羅紈;螢已引桂,蛾欲辭蘭。秋夜如歲,秋情若絲;怨此懷抱,傷此秋期,必然打坐歎,欲說忘辭。至夫霜封園橘,冰裂池蓀;雲雪無際,河海方昏。冬膏既凝,冬箭未度;ぉ連冬心,寂曆冬暮。亦複朱燈空明,但爲君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婇女:(cǎi nǚ)宮女。
- 餌丹砂:吃丹藥。
- 玄陰:陰暗。
- 銅華:指有銅鏽的光華。
- 金擎:金屬的燈架。
翻譯
淮南王,確實很華美,命令宮女,吞食丹藥,學習鳳凰的聲音。紫色霞光消失,白日下沉,掛上明燈,驅散陰暗。回頭對小山儒士說,這可以作賦嗎?於是彈瑟而說:像大王的燈,銅鏽的光華和金屬的燈架,交錯質地雕琢形狀;有碧色如同雲氣,有玉形成仙靈;像雙流的百餘枝條,豔麗的帳幔充滿庭院。照亮有錦紋的坐席,映照着有繡柱的鳴箏;放縱神靈般的廣大,內心爲何疑惑而長久安定。這是諸侯服飾的誇張虛誕,而隱士所不會謀求的。像平民的燈,不是銀不是珠,沒有文采沒有繁縟;內心不看重華麗,器具也缺乏質樸。因此露水使帷幔冰冷,風使羅紈糾結;螢火蟲已牽引桂花,飛蛾想要辭別蘭花。秋夜如同歲月,秋情好似絲線;埋怨這樣的懷抱,感傷這樣的秋時,必然是靜靜坐着嘆息,想要訴說卻忘了言辭。至於寒霜封住園中的橘子,冰使池中的蓀草裂開;雲雪無邊無際,河海正在昏暗。冬天的油脂已經凝結,冬天的時光還未過去;憂愁連接着冬天的心,寂寞經歷着冬天的日暮。也還是那紅色的燈徒然明亮,只因爲您的緣故。
賞析
這首《燈賦》通過描繪不同身份的人所擁有的燈的不同,展現了奢華與質樸的對比。淮南王的燈華麗無比,散發着炫目的光彩。而庶人燈則樸實無華,反映出平民的簡單生活。詩中還通過對秋夜、冬景等的描寫,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增添了一份淒涼之感。同時,詩中運用豐富的詞彙和優美的句式,生動地刻畫出各種景象和情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