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這首詞是寫詩人由登樓所見激起的惆悵之情。由於詞人是一位深負懷抱的愛國志士,幷且適逢南宋王朝風雨飄搖之際,因此,詞人的所見就不僅僅是一幅煙雨鎖大江的自然圖景,而且也包含著對時代的憂患。又因爲此時的詞人遠離家鄉,客居在外,所以,他的惆悵也必然有一種無所依託的身世之感。
一開始詞人便將目光投嚮了滾滾的江水,寫道:“煙雨滿江風細”。由於國難當頭,心懷悱惻,因此,雖然江流滔滔、煙雨迷濛,但在詞人心頭撩起的卻不是充滿詩意的朦朧而飄忽的雅懷,而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沉重的憂慮。而“江上危樓獨倚”一語正是詞人內心憂鬱在形象上的寫照,“獨”字不但含有形影相弔的意思,而且還反映了詞人精神上的孤獨與凄凉。“歌罷楚雲空”是寫詞人內心受到景物的感應,不由自主地放聲高歌。“楚”代指建康,因其古屬楚國,故雲。詞人説他歌罷以後,楚天一片寥廓,危樓之下的江水依舊無語東流。這兩句雖未直接刻畫詞人內心的痛楚,但通過文中“楚天空”和“流水”兩箇鮮明的意象所流露的空曠、綿長之感,也讓人不難體會到他寂寞憂愁的心靈。正因爲如此,纔能生發出以下兩句:“迢遞、迢遞,目送孤鴻千里。”“迢遞”是悠遠的樣子,杜甫《送樊御侍赴漢中》詩云:“居人莽牢落,遊子方迢遞。”文中的“迢遞”雖指江水的悠長,但同時也象徵著詞人愁思的綿延不絶,詞人説他把目光投向遙遠的天際,看到孤鴻也隨江流遠去。無疑,“孤鴻”這一意象的突然出現,給詞人的愁思中又增添了一些況味。因爲“孤鴻”歷來被人們看作是孤獨、哀傷的代名詞,李商隱《夕陽樓》詩云:“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欲問孤鴻嚮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詞中的“孤鴻”和李詩中的孤鴻形象完全相同,都能於孤獨中見凄凉、飄忽中見迷茫。
從整體上看,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容量卻很大。雖然沒有一句直抒胸臆,但其中的每一箇意象無不折射著詞人憂鬱的面影。這種尺幅千里的效果正是該詞的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