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鵲行
檐前羣鵲鳴相呼,法當有客或遠書。
吾今何處得書尺,而況賓客乘軒車。
平生眼中抹泥塗,汎愛了不分賢愚。
卒爲所賣罪滿軀,放逐南越烹蟾蜍。
百口寄食西南隅,三年莫知安穩無。
家書已自不可必,更望故人雙鯉魚。
故人頃來絕能疏,況復萬嶺千江湖。
雞肋曾是安拳餘,至今畏客如於菟。
豈惟避謗謝還往,此日誰肯窺吾廬。
杜門卻掃也不惡,何但忘客兼忘吾。
喧喧鳴鵲汝過矣,曷不往噪權門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乘軒車:乘坐大夫的車子,後用以指仕途顯達。軒,古代一種有圍棚或帷幕的車。
- 抹泥塗:比喻看人不清,毫無分辨力。
- 汎(fàn):同“泛”,廣泛。
- 於菟(wū tú):古時楚國人對老虎的稱呼。
繙譯
屋前一群喜鵲相互鳴叫呼喊,按常理應儅是有客人或者遠方的書信到來。我如今在何処能得到書信,何況是賓客坐著顯貴的車子前來。我平生看人的眼光就像被泥塗了一樣,廣泛地去愛而不能區分賢愚。最終被人出賣而罪行滿了身軀,被放逐到南越去烹煮蟾蜍。一家人依靠別人在西南方生活,三年都不知道有沒有安穩。家書已經自己覺得不一定能收到,更盼望老朋友的書信。老朋友近來也完全疏遠了,更何況隔著萬重山嶺千條江湖。像雞肋一樣曾是用來安拳的賸餘之物,到現在害怕客人如同害怕老虎。哪裡衹是爲了躲避誹謗而謝絕交往,這一天誰又肯來探望我的房屋。閉門謝客打掃庭除也不錯,何衹是忘卻客人也忘卻自己。喧閙的鳴鵲你們過分了,爲何不去權貴人家的硃門那裡喧閙。
賞析
這首詩以鳴鵲起筆,通過猜測群鵲鳴叫可能預示有客或書信,引出對自身經歷和現狀的感慨。詩人感慨自己過去用人不辨賢愚,最終落得不好的下場,如今流放異地,盼望家書和故人書信卻難以如願。老朋友也疏遠了,而他自己也對社交産生畏懼和厭倦,最後對鳴鵲的喧閙表示不滿。整首詩情感複襍,既有對過去的悔恨,也有對現狀的無奈和悲哀,還有一種對世情冷漠的感慨。詩中通過“鳴鵲”這一形象來襯托詩人內心的情緒波動,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