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趙公旦

· 張嵲
少年意氣隘九州,遠別不爲兒女愁。 秪今摧頹落異縣,跬步信宿生離憂。 況今送子又千里,使我別緒何能休。 憶昔石城初識面,兩髦紒幘君才收。 餘方弱冠事科舉,並轡共適東西州。 春風尋勝襄傍寺,夜月復登臨漢樓。 鳳林花開無遠近,漁梁柳暗迷汀洲。 荊門至陋不足數,杏山百丈清泉幽。 徑過物色儘可記,至今夜夢當時遊。 從茲一別星再終,相望不啻馬牛風。 臨安相見各驚歎,君非丁壯予老翁。 長離更挾鵷雛至,射策同攀郤詵桂。 上書不肯幹相公,頫首甘爲州縣吏。 故人義重非時俗,三程過我荒村寺。 歡言不覺春夜闌,破月已上前林端。 一杯相屬且自適,莫話舊遊成慨嘆。 聞君早有求田約,四方寧有襄陽樂。 時平我則徑西歸,遠追高士鹿門期。
拼音
張嵲

張嵲

宋襄州襄陽人,字巨山。徽宗宣和三年以上舍選中第。高宗紹興五年召對,疏稱宜固守待變,又言荊、襄、壽春當擇良將勁兵戍之。除祕書省正字。次年地震,奏請薄賦安民。七年,遷著作郎,請選儒臣爲蜀、荊、襄帥。旋因牽連刊改《神宗實錄》罪,出任福建路轉運判官,覆上書極論朋黨之害。金人背盟,爲秦檜畫策草檄。擢中書舍人,升實錄院同修撰,尋被万俟劾罷。起知衢州,除敷文閣待制,爲政頗嚴酷。秩滿,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工詩文,有《紫微集》。 ► 6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