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海

· 張侃
孔聖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非子深寓言,誠欲警不逮。 我生遊江湖,舟汎聽自在。 有時月初生,滿天雲去靉。 今朝到海邊,潮遲立可待。 固知源脈長,下藏魚龍隊。 想見景晴明,間亦露光彩。 因爾觀自然,天地能主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乘桴(fú):乘坐竹木小筏。桴,竹木筏子。
  • 不逮:不足之處,過錯。
  • 汎(fàn):同「泛」,漂浮。
  • 靉(ài):雲盛的樣子。

翻譯

孔子的聖道不能推行,就乘坐小筏漂浮在海上。這並非韓非子深深的寓言,實在是想要警示有過錯的人。我一生在江湖遊歷,行舟漂浮聽憑自然自在。有時月初剛剛升起,滿天的雲彩離去那樣濃盛。今天早上來到海邊,潮水遲緩很快就可以等待它到來。本來就知道水源血脈長久,下面潛藏着魚龍隊伍。想象可以見到天氣晴明的時候,中間也會露出光彩。通過這些來觀察自然,可知天地纔是能夠主宰的。

賞析

這首詩圍繞「觀海」展開,先引用孔子「乘桴浮於海」的典故,表達對聖道不行的感慨和思考。接着描述自己在江湖中的自在遊歷以及海邊的景象,如月初生、雲的狀態、潮的遲來等,展現出自然的豐富與變化。通過對海邊景象的描繪,以及對天地主宰自然的領悟,體現出詩人對自然、宇宙的敬畏之情。同時也反映出詩人豁達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全詩意境開闊,在對自然景象的描寫中蘊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張侃

宋揚州人,寓居吳興,字直夫。張巖子。歷官上虞丞。父以諂媚權奸,爲世詬病,侃獨志趣蕭散,浮沈末僚。與趙師秀、周文璞等遊,皆恬靜不爭之士。爲詩清雋圓轉,時有閒淡之致。有《拙軒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