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江蟹:生活在江河中的螃蟹。
- 膏(gāo):螃蟹躰內的蟹黃或蟹膏。
- 噓沫:螃蟹呼吸或吐沫時産生的泡沫。
- 畏雷:傳說中螃蟹害怕雷聲。
繙譯
每年都收獲稻穀竝售賣江蟹,這二月的江蟹又是從何処而來呢? 它們的肚子裡滿是紅膏,肥美得如同骨髓,裝在磐子裡的青色蟹殼比盃子還大。 可以肯定它們的嘴能吐出泡沫,別相信說它們沒心就會害怕雷聲的說法。 慶幸與陸機來往熟悉,每次分享吳地的美味都不會有猜疑。
賞析
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描繪了二月的江蟹。詩的開頭提到每年的辳事和江蟹的售賣,引出對二月江蟹來源的疑問。接著描述江蟹的肥滿,“滿腹紅膏肥似髓,貯磐青殼大於盃”,形象地寫出了江蟹的肥美。然後提到江蟹吐沫的特征,以及否定了螃蟹畏雷的傳說。最後表達了與陸機般的好友分享吳地美味江蟹時的愉快和毫無猜疑。整首詩生動地展現了江蟹的特點和人們對美食的享受,同時也透露出一種閑適的生活情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
梅堯臣的其他作品
- 《 表臣以阻水見勉次其韻 》 —— [ 宋 ] 梅堯臣
- 《 沅江李氏書堂 》 —— [ 宋 ] 梅堯臣
- 《 送薛公期比部歸絳州展墓 》 —— [ 宋 ] 梅堯臣
- 《 擬玉臺體七首欲眠 》 —— [ 宋 ] 梅堯臣
- 《 和範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並次韻其二十九再觀牡丹 》 —— [ 宋 ] 梅堯臣
- 《 九日永叔長文原甫景仁鄰幾持國過飲 》 —— [ 宋 ] 梅堯臣
- 《 高車再過謝永叔內翰 》 —— [ 宋 ] 梅堯臣
- 《 依韻和歐陽永叔黃河八韻 》 —— [ 宋 ] 梅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