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道小疾見寄

嵇康性彌懶,曾不廢養生。 子姑當妙年,何乃勞其精。 老聃有至論,身孰親於名。 詩本道情性,不須大厥聲。 方聞理平淡,昏曉在淵明。 寢欲來於夢,食慾來於羹。 淵明儻有靈,爲子氣不平。 其人實傲佚,不喜子纏縈。 吾今敢告子,幸願少適情。 時能與子飲,莫惜倒瓶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嵇(jī)康: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 :更加。
  • 子姑:姑且。
  • 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 厥(jué):助詞,無實義。
  • 儻(tǎng):倘若。
  • 傲佚:傲慢放任。

翻譯

嵇康性情更加慵懶,但也不曾廢棄養生。你姑且正當美好年華,爲何卻要勞損自己的精神啊。老子有極好的觀點,身體哪有比聲名更親近的。詩原本就是表達性情的,不需要去追求大聲的宣揚。剛剛聽說道理是平淡的,陶淵明不管黃昏還是清晨都是如此。睡覺的慾望來自於夢境,吃飯的慾望來自於羹湯。陶淵明倘若有靈,會爲你心緒不平。那個人實在是傲慢放任,不喜歡被你糾纏縈繞。我如今斗膽告知你,希望你能稍微順遂自己的性情。有時間能和你飲酒,不要可惜倒空了瓶瓶罐罐。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對養生、性情以及陶淵明的感悟展開。詩人提到嵇康雖懶但注重養生,藉此勸誡對方正值青春不要過度勞損精力。強調詩應表達真實性情而非刻意追求虛名。以陶淵明爲例,指出平淡之理。說陶淵明倘若有靈會對其做法不滿,暗示應學習陶淵明的自然與超脫。最後鼓勵對方順應性情,一起飲酒作樂。整首詩語言質樸,道理深入淺出,體現出詩人對生活態度和爲人處世的思考。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