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獲鹿:地名,在今河北。
- 入陘(xíng):進入井陘,井陘是河北西部的一個地名,地勢險要。 陘:山脈中斷的地方。
- 過嶺:越過山嶺。
- 笠影:斗笠的影子。
- 鞭梢:鞭子的末梢。
- 鹿泉:地名,在獲鹿附近。 泱漭(yāng mǎng) :形容水流廣闊無邊的樣子。
- 石邑:古縣名 ,故址在今河北獲鹿東南。 間關:形容道路崎嶇、艱險。
- 淮陰廟:祭祀淮陰侯韓信的廟宇。韓信曾在這一帶活動。
- 蘚(xiǎn)斑:苔蘚斑痕。
翻譯
進入井陘這是行程的第一站,翻過的山嶺有着諸多的險阻艱難。陽光下,斗笠的影子傾斜着懸掛,揮動的鞭梢響聲在山間迴盪連連。鹿泉的水浩浩蕩蕩流淌,前往石邑的道路崎嶇艱難。我還要去尋訪淮陰侯廟,輕輕拂去殘碑上的苔蘚斑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獲鹿一帶的行程所見。開篇點題,強調進入井陘後的行程,「險多般」直接點出路途的艱險。頷聯通過「笠影斜懸日」的視覺描寫和「鞭梢響徹山」的聽覺描寫,生動地勾勒出旅途的場景,畫面感十足。頸聯描繪鹿泉水流的壯闊和石邑道路的崎嶇,一「泱漭」一「間關」,分別突出了自然景觀的不同特點。尾聯則寫詩人不忘尋訪古蹟,去探尋淮陰廟,「殘碑拂蘚斑」營造出一種歷史滄桑感,在對古蹟的憑弔中,引發詩人對歷史興衰和人生過往的思考,整首詩既有旅途風光的寫實,又蘊含着對往昔的深沉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