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之京師雜別 其二

看人爭著祖生鞭,彩筆江湖焰黯然。 親在名心畱百一,我行客路慣三千。 誰從貧女求新錦,肯向朱門理舊弦。 吳市簫聲燕市筑,一般凄斷有誰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祖生鞭:祖逖與劉琨同寢,聞雞起舞,晉元帝時爲豫州刺史,渡江擊楫,誓曰:「不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此江!」這裏比喻爭先、努力進取。
  • 彩筆:比喻有寫作才華。
  • 名心:求功名之心。

翻譯

看着他人爭相努力進取,我那在江湖的文采光輝也黯淡了下來。親人還在,求功名的心還留存百分之一,我的行旅之路已然習慣了奔波三千里。誰會從貧窮女子那裏尋求新的錦緞,又肯向那富貴之門去整理舊的琴絃呢。在吳市吹出的簫聲和燕市擊築之聲,同樣都是那樣的淒涼斷腸又有誰憐惜。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前兩句通過對比他人的進取和自己才華的黯然,體現出一種無奈。中間兩句寫出對親人的牽掛和自身漂泊不定的狀態。後兩句用「貧女新錦」和「朱門舊弦」的對比,以及吳市簫聲和燕市築聲來烘托出自己不被人理解的淒涼心境。整首詩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在追求與現實中的矛盾與掙扎。

黃景仁

黃景仁

黃景仁,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爲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爲“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