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橋遊記
出鎮淮門,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鬱,清流映帶。人家多因水爲園亭樹石,溪塘幽竊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拏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於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
遊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捨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橋四面觸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靑帘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遊矣。予數往來北郭,必過紅橋,顧而樂之。
登橋四望,忽復徘徊感嘆。當哀樂之交乘於中,往往不能自喩其故。王謝冶城之語,景晏牛山之悲,今之視昔,亦有怨耶!壬寅季夏之望,與籜菴、茶村、伯璣諸子,倚歌而和之。籜菴繼成一章,予以屬和。
嗟乎!絲竹陶寫,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話,予與諸子聚散不恆,良會未易遘,而紅橋之名,或反因諸子而得傳於後世,增懷古憑弔者之徘徊感嘆如予今日,未可知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陂(bēi):池塘。
- 蓊(wěng)鬱:形容草木茂盛。
-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別稱。
- 冶城:指冶城亭,在南京朝天宮附近。
- 壬寅(rén yín):中國傳統紀年農曆的干支紀年中的一個。
翻譯
出了鎮淮門,沿着小秦淮折向北,堤岸起伏變化多種姿態,竹木繁茂蔥鬱,清澈的流水映照環繞。人家大多憑藉水構建園亭樹石,溪塘幽靜深邃而又明淨,很能盡顯四季的美好。划着小艇,沿着小河向西北行,樹木完了的地方,有一座橋宛如彩虹垂落下來在山澗飲水;又像美麗的女子精心打扮穿着華麗衣服,身影流動在明鏡中,這就是所說的紅橋了。 遊人登上平山堂,大都到法海寺,捨棄船隻而走陸路,一定會從紅橋下經過。紅橋四面接觸的都是人家和荷塘。六七月間,荷花開花,香氣能傳到幾里之外,青色的簾子白色的船舫,絡繹不絕如同織布,實在可說是極好的遊覽了。我多次往來城北,一定會經過紅橋,看着就感到很快樂。 登上橋四面眺望,忽然又徘徊感嘆起來。當悲哀和歡樂在心中交織,往往不能自己明白其中的緣故。王謝在冶城說的話,齊景公在牛山的悲嘆,現在看過去,也有哀怨嗎!壬寅年夏季的農曆十五,和籜菴、茶村、伯璣等人,靠着歌來應和。籜菴接着寫成一章,我來跟着應和。 哎呀!用絲竹來抒寫情感,何必等到中年;山水的清妙聲音,自然成就一段佳話,我和這些人相聚離散不長久,美好的聚會不容易碰到,而紅橋的名字,或許反而因爲這些人而得以流傳到後世,增添像我今天這樣懷古憑弔的人徘徊感嘆,這是不能知道的。
賞析
這篇《紅橋遊記》生動地描繪了紅橋一帶的風光美景。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出瞭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色,包括起伏的陂岸、繁茂的竹木、美麗的人家與荷塘等。文中還描寫了紅橋獨特的形態以及這裏遊人如織的熱鬧景象。作者在觀景過程中的感嘆,表達了他對時光、歷史與人生的思考,增添了文章的深度。同時,字裏行間透露出他對這一風景的喜愛之情。整體語言優美,寫景細緻入微,在描繪景色的同時傳達出豐富的情感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