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銘

· 張載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髙年,所以長其長 。慈孤弱,所以幼其幼。聖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煢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於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懮,純乎孝者也。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唯肖者也。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 為匪懈。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潁封人之賜類。不弛勞而厎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于從而順令者,伯奇也﹗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懮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藐焉:幼小的樣子。藐(miǎo)。
  • :充滿。
  • 疲癃(pí lóng):指衰老或殘疾的人。
  • 煢獨(qióng dú):孤獨無依。
  • 鰥寡(guān guǎ):鰥夫和寡婦。
  • 悖德:違背道德。
  • 窮神:窮究事物的神妙。
  • 不愧屋漏:原意是雖在宗廟裏,但無愧畏之心。後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壞念頭。
  • 土著:這裏指安心。

翻譯

天是父親,地是母親。我這樣的渺小,卻混然處於天地之間。所以天地充塞的,就是我的身體。天地統率的,就是我的天性。人民都是我的同胞,萬物都是我的朋友。天子是我父母的嫡長子,大臣是嫡長子的家臣。尊敬年長者,是爲了尊敬他們的長輩。慈愛孤弱者,是爲了慈愛他們的幼輩。聖人與天地的德行相合,賢人是天地的傑出者。凡是天下衰老殘疾、孤獨無依、鰥夫寡婦,都是我兄弟中困苦而無處訴說的人。在恰當的時候保護他們,這是子女的責任。快樂而沒有憂愁,純粹是孝敬。違背叫做違背道德,損害仁愛叫做賊。幫助惡行的人沒有才能,實踐德行極其相像的人。懂得變化就善於敘述這件事,窮究神妙就善於繼承它的意志。在屋子裏不做壞事就沒有羞愧,存心養性不懈怠。厭惡美酒,崇尚伯子的顧念奉養父母。培育英才,像潁考叔那樣的恩賜於人。不懈怠勞作而能夠安逸,舜有這樣的功績。無處可逃而等待被殺,申生有這樣的恭敬。體會那領受而來歸於完善的,是曾參啊!勇於跟從而順從命令的,是伯奇啊!富貴福祿,將會豐厚我的生活。貧賤憂愁,將會像琢磨玉石一樣成就我。活着我順從事理,死了我安寧。

賞析

《西銘》是北宋哲學家張載的一篇重要作品。它以天地爲父母,將人與萬物緊密聯繫在一起,體現了一種宏大的宇宙觀和深厚的人文情懷。文中強調了對同胞的關愛、對長輩的尊敬、對弱者的慈悲,以及對道德和仁愛精神的堅守。同時,也闡述了面對不同境遇時應有的態度和品德,如面對富貴貧賤的豁達與堅毅。整篇文章言辭懇切,富有哲理,表達了對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張載

張載

宋鳳翔郿縣人,字子厚,世稱橫渠先生。少喜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勸讀《中庸》,乃博覽羣書,而反求之六經。講《易》京師,遇程頤兄弟,以爲不及,於是撤坐輟講,盡棄異學。登仁宗嘉祐二年進士。爲雲巖令。神宗熙寧初爲崇文院校書。尋稱疾屏居南山下,讀書講學。熙寧十年,以呂大防薦知太常禮院,以疾歸,道卒。門人慾諡明誠,後定諡獻。寧宗嘉定中賜諡明公。其學以《易》爲宗,以《中庸》爲體,以孔孟爲法。講學關中,傳其學者稱爲關學。有《正蒙》、《易說》等。 ► 75篇诗文

張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