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獨酌

招得榴花共一觴,艾人笑殺老夫狂。 子蘭赤口禳何益,正則紅船看不妨。 團糉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麼生香。 一生倖免春端帖,可遣漁歌譜大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榴花:石榴花,這裏石榴花開於端午時節。
  2. 一觴(shāng):一杯酒。 :酒杯,這裏作量詞用。
  3. 艾人:用艾草紮成的人形,端午節時掛在門上以辟邪。
  4. 子蘭:戰國時楚國貴族,曾使楚懷王疏遠屈原。
  5. 赤口:舊時迷信,指會帶來口舌是非的凶煞。 禳(ráng):祈禱消除災殃。
  6. 正則:屈原的字。
  7. 紅船:這裏指端午節競渡的龍舟,顏色鮮豔似紅船 ,與紀念屈原有關。
  8. 團糉:即糉子。
  9.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端午節時人們常把菖蒲葉和艾捆一起插在檐下。
  10. 麼生香:怎麼這樣香。 麼生:怎麼,多麼。
  11. 春端帖:古代在立春之日用黃紙書寫宜春之語,貼於宮中,謂之春端帖。這裏借指與官場應酬相關的文字。
  12. 大章:古樂章名,這裏可理解爲偉大的篇章。

翻譯

我招來石榴花一起共飲一杯酒,那艾草紮成的小人像是在笑話我這老頭子太過癡狂。像子蘭那樣的小人搬弄是非,就算祈禱消除災殃又有什麼益處?而緬懷屈原,看看那競渡的紅船又何妨。明天這糉子便沒了味道,可是菖蒲今日卻是這般的清香。我這一生慶幸沒有捲入那些宮中節令應景文章的應酬之事,就且讓那江上的漁歌來譜寫出偉大的篇章吧。

賞析

這首詩圍繞端午節展開,筆觸細膩而情感豐富。首聯,詩人別出心裁地邀請榴花共飲,「艾人笑殺老夫狂」一句詼諧又有趣,以擬人的手法描繪艾人「笑話」自己,營造出輕鬆又獨特的氛圍。頷聯通過對歷史人物對比,以子蘭的奸佞和屈原的高潔相對比,指出奸佞小人的行爲就算想通過迷信方式去化解也毫無意義,而紀念屈原的舟船競渡卻是充滿意義。頸聯以味覺和嗅覺的反差,「團糉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麼生香」,通過端午食物和植物的變化,感知時光的流轉,又傳遞出當下的愉悅。尾聯更是直抒胸臆,表達慶幸自己遠離官場無聊的應酬,願意讓自然的漁歌譜寫成壯麗的篇章,體現出詩人超脫世俗、嚮往自然與自在生活的心境。整首詩將節日的風土人情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展現了楊萬里詩歌清新自然又富有內涵的風格特點 。

楊萬里

楊萬里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諡號文節。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