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东林寺

十五年前还到此,池深苔藓树垂藤。 重游数处心伤日,不见旧时头白僧。 花有露含长夜月,殿无风动彻明灯。 堪惊此去老又老,未有更来能不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林寺:位於江西廬山,爲著名佛教寺廟。
  • **苔蘚tái xiǎn:一種小型的綠色植物,多生長在陰溼的地方。
  • 頭白僧:頭髮花白的僧人,這裏指作者十五年前見過的僧人。

翻譯

十五年前我也曾來到此地,那時池塘深深,苔蘚佈滿四周,樹木上垂掛着藤蘿。如今故地重遊,走過好幾處地方,心中滿是悲傷,因爲再也看不到當初那位頭髮花白的僧人。花朵上帶着露珠,彷彿含着長夜的月光;佛殿裏沒有風,那徹夜明亮的燈卻好像在輕輕晃動。讓人感到驚歎的是,這次離開後,人只會越來越老,真不知道日後還能不能再次來到這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故地重遊時複雜的情感。開篇回憶十五年前初到東林寺的情景,「池深苔蘚樹垂藤」描繪出一幅清幽、古舊的畫面,勾起人們對往昔歲月的遐想。頷聯直抒胸臆,「重遊數處心傷日」直接點明重遊時內心的哀傷,「不見舊時頭白僧」則通過找不到曾經相識的老僧,傳達出人事變遷的感慨。頸聯「花有露含長夜月,殿無風動徹明燈」以景襯情,寧靜的景色中蘊含着一種孤獨與空靈,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寂寥。尾聯「堪驚此去老又老,未有更來能不能」則把時光易逝、人生無常的感慨推向了高潮,對未來能否再來充滿了不確定,流露出深深的無奈與悵惘。整首詩文字質樸卻情感真摯,通過今昔對比,展現出歲月對人生和自然環境的改變,給人以無盡的思索 。

沈彬

沈彬

五代時洪州高安人,字子文。有詩譽。唐末,隱雲陽山。入南唐,授校書郎,以吏部郎中致仕。卒年八十餘。 ► 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