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一 · 越俗掃墓
越俗掃墓,男女袨服靚妝,畫船簫鼓,如杭州人遊湖,厚人薄鬼,率以爲常。二十年前,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幘船,男女分兩截坐,不坐船,不鼓吹。先輩謔之曰:“以結上文兩節之意。”後漸華靡,雖監門小戶,男女必用兩坐船,必巾,必鼓吹,必歡呼暢飲。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遊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園。鼓吹近城,必吹《海東青》、《獨行千里》,鑼鼓錯雜。酒徒沾醉,必岸幘囂嚎,唱無字曲,或舟中攘臂,與儕列廝打。自二月朔至夏至,填城溢國,日日如之。
乙酉方兵,劃江而守,雖魚艖菱舠,收拾略盡。墳壠數十里而遙,子孫數人挑魚肉楮錢,徒步往返之,婦女不得出城者三歲矣。蕭索淒涼,亦物極必反之一。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清明時節越地有掃墓的風俗,男女都穿着華美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漂亮,乘坐裝飾華麗的船隻奏樂歡慶,就像杭州人遊湖一樣,這樣重人輕鬼,大家都習以爲常。二十年前,中等人家還用卷平水屋幘船,男女分開坐,不坐有座位的船,也不鼓吹。先輩開玩笑地說:“以結上文兩節之意。”後來逐漸鋪張浪費,即使是小門小戶,男女一定要使用兩坐船,一定要戴頭巾,一定要鼓吹奏樂,一定要開懷暢飲。下午一定會在靠近這條路附近的地方遊玩,遊庵堂、寺院及士大夫家花園。靠近城池時必定鼓吹奏樂,還一定要吹《海東青》《獨行千里》,鑼鼓齊鳴。喝醉酒的人,一定會耍酒瘋,大喊大叫,嘴裏哼唱着無字曲,有的還會在船上胡亂揮臂,和同伴打起架來。從二月初一到夏至,城中熱鬧的景象到處都有,而且日日如此。
順治二年(1645年),方國安手下士兵渡江鎮守,無論大小船隻一律沒收。距離墳墓幾十裏遠的路,子孫幾人也只能用肩膀挑着祭品,其間往返步行,婦女已經三年不得出城了。蕭然冷落慘淡淒涼,這也是物極必反的現象之一。
序
作者描寫了越地清明風俗之前後變化,讀完不禁唏噓:原來江南清明節是如此熱鬧繁華的節日,原來大家以前是坐船去掃墓的。張岱在此感嘆“蕭索淒涼,亦物極必反之一”,不僅是對自己一生經歷的自省,更是對國破家亡的反思和總結。

張岱
張岱,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爲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爲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 227篇诗文
張岱的其他作品
- 《 西湖夢尋 · 卷三 · 西湖中路 · 蘇公堤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一 · 金乳生草花 》 —— [ 明 ] 張岱
- 《 自爲墓誌銘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四 · 秦淮河房 》 —— [ 明 ] 張岱
- 《 泰山 》 —— [ 明 ] 張岱
- 《 夜航船 · 序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二 · 西湖西路 · 三生石 》 —— [ 明 ] 張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其一 远隔新晴 》 —— [ 明 ] 張岱
相关推荐
- 《 陶庵夢憶 · 卷二 · 孔林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六 · 彭天錫串戲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三 · 禊泉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一 · 鍾山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八 · 露兄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七 · 鹿苑寺方柿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五 · 於園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六 · 一尺雪 》 —— [ 明 ] 張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