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三 · 禊泉
所属合集
註釋
- 惠山泉:無錫惠山的著名泉水。
- 錢塘:古代指杭州,因地處錢塘江下游而得名。
- 西興腳子:杭州西興地方的挑夫。
- 縉紳先生:指有身份的官員或士紳。
- 衛前:古代稱皇宮周圍的地方。
- 董日鑄先生:明代的著名茶人董其昌。
- 陸羽《經》: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是中國最早的茶學專著。
- 潟鹵:鹹水湖或鹽鹼地的水,味道苦澀。
- 斑竹庵:可能是指某個庵堂,地點不明。
- 磷磷有圭角:形容泉水清澈,有如玉圭邊緣般銳利。
- 噀(xùn)天爲白:噴涌出水面時形成白色霧氣。
- 嵐出岫(xiù):山間雲霧繚繞的樣子。
- 禊泉:傳說中的神泉,用於舉行春遊的儀式。
- 董方伯:清代地方官,一方之長。
- 蠡城:可能指現在的無錫。
- 磊:此處指水質清亮,沒有雜質。
- 長年:長期,長久。
- 鹵莽:粗心大意。
- 私:個人的祕密或偏愛。
- 易牙: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寵臣,善烹飪。
翻譯
無錫的惠山泉無法直接運到杭州,有個杭州挑夫專門挑水過江,還嘟囔着這是件奇怪的事。有一次,一位有地位的先生拜訪我的祖父,喝了惠山泉水後覺得非常好喝,詢問泉水的來源。祖父告訴他那是惠山泉。這位先生驚訝地說,他家就在皇宮附近卻不知道喝這種水,叮囑一定要記住。董日鑄先生曾說,茶的濃、熱和滿都是關鍵,連陸羽的《茶經》都爲之讚賞。兩位先生的話,充分體現了紹興人的淳樸和對好水的追求。
我不能喝鹹水,也沒有能力把惠山泉送到遠處。甲寅年的夏天,我在斑竹庵取了泉水嚐了嚐,發現它清澈透明,邊緣如玉圭般銳利,非常奇特。我走近一看,它的顏色就像秋天的月光灑在霜凍的天空,噴涌出的水汽潔白如煙;又像輕盈的霧氣從山巒中升起,環繞着松樹和石頭,淡雅得彷彿要散去。我發現井口刻着「禊泉」二字,字體酷似王羲之,更加感到驚奇。嘗試泡茶,茶香四溢。剛從井裏打上來的水略帶些石頭的味道,但放三天後味道就消失了。辨別禊泉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嘗一口,舌頭舔過上顎,過了臉頰就感覺水已經沒了,彷彿沒水可咽,那就是禊泉。喜歡的人們都相信這個方法。每天都有人來取水,有的用來釀酒,有的開設禊泉茶館,有的裝瓶售賣,甚至送給官員。董方伯當守衛浙江時,非常喜歡這種水,怕供應不上,甚至封鎖了禊泉,讓它的名聲越來越大。相比之下,杭州的虎跑泉、紹興的陶溪和蕭山的北幹,都不如惠山泉出類拔萃。即使在無錫本地,惠泉的味道也稍顯微溫,但在這個地方,它還是略勝一籌。挑夫們因爲粗心,經常拿錯水,我責罰他們,他們甚至責罵同伴,說是泄露了自己的祕密。直到我指出這是哪個地方的哪口井的水,他們纔信服。古人區分淄水和澠水的能力被視爲奇事,其實各種水到了嘴裏,很容易分辨,哪裏需要像易牙那樣精於烹飪的技巧呢?
我的朋友趙介臣一開始也不相信我的說法,我們一起工作久了,他離開時說:「家裏喝水的味道真是與衆不同,我必須回去品嚐真正的水。」
賞析
這首詩通過講述作者對惠山泉的探索和鑑別過程,展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對水質的講究以及對自然美的欣賞。詩中不僅描繪了泉水的清澈、味道和視覺效果,還融入了歷史人物的故事,如董其昌和董方伯,增添了文化內涵。同時,作者對挑夫、朋友等不同人物的態度,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優質水源的追求和珍視。詩的結尾處引用古人故事,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對普通人易於辨識水性的感慨。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優美,讓人感受到作者對家鄉泉水的深厚情感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張岱
張岱的其他作品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十一 长堤杨柳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序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五雲山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七 · 西湖香市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五 · 西湖外景 · 雲居庵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二 · 西湖西路 · 冷泉亭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五 · 西湖外景 · 鳳凰山 》 —— [ 明 ] 張岱
- 《 西湖夢尋 · 卷一 · 西湖北路 · 保俶塔 》 —— [ 明 ] 張岱
相关推荐
- 《 陶庵夢憶 · 卷八 · 蟹會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七 · 龐公池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一 · 金乳生草花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四 · 秦淮河房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七 · 定海水操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二 · 孔廟檜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五 · 湘湖 》 —— [ 明 ] 張岱
- 《 陶庵夢憶 · 卷八 · 瑞草溪亭 》 —— [ 明 ] 張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