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

介馬渡龍堆,塗縈馬屢回。前訪昌海驛, 雜種宼輪臺。旌幕捲菸雨,徒御犯冰埃。
拼音

所属合集

#長城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介馬:披甲的馬,「介」有披甲之意。
  • 龍堆:即白龍堆,在新疆羅布泊以東,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 塗縈(tú yíng):道路曲折。「塗」通「途」,路途;「縈」,曲折、纏繞 。
  • 昌海驛:地名,「昌海」指羅布泊;「驛」是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中途換馬、歇宿的地方 。
  • 雜種:此指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敵人。
  • 宼(kòu):同「寇」,侵犯 。
  • 輪臺:在今新疆輪臺縣東南,漢時爲西域城國名。
  • 旌幕:軍旗和營帳,代指軍隊。
  • 徒御:徒步拉車和駕車的人,這裏指軍中的役夫和駕車士卒。
  • 冰埃:冰雪和塵埃 。

翻譯

披甲的戰馬渡過龍堆之地,道路曲折馬匹屢屢迴轉。向前尋訪昌海驛,卻遭遇了少數民族的敵人侵犯輪臺。軍旗和營帳籠罩在雲煙雨霧之中,軍中的役夫和駕車士卒在冰封的道路上冒着塵埃艱難前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軍隊出征塞外的畫面。開篇「介馬渡龍堆,塗縈馬屢回」,用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戰爭環境的艱難,長途跋涉充滿艱辛。「前訪昌海驛,雜種寇輪臺」點明瞭行軍目的,是爲了抵禦外敵入侵。「旌幕捲菸雨,徒御犯冰埃」進一步渲染出征作戰的艱苦場景,軍隊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行進,凸顯了戰爭環境的惡劣和戰士們所面臨的困難,不僅展現了戰爭的殘酷,也傳達出一種不畏艱難的氣概,讓讀者感受到戰爭中軍人的堅毅和爲國出征的決心 。

沈約

沈約

南朝梁吳興武康人,字休文,南朝史學家、文學家。。沈璞子。幼遭家難,流寓孤貧,篤志好學,博通羣籍,善屬文。仕宋,爲安西外兵參軍。齊時,累遷國子祭酒,司徒左長史。與蕭衍、謝朓等同在竟陵王蕭子良西邸。入樑,擁立蕭衍(梁武帝)有功,爲尚書僕射,遷尚書令,轉左光祿大夫。歷仕三代,自負高才,昧於榮利,頗累清談。後觸怒武帝,受譴,憂懼而卒。諡隱。擅詩賦,與謝朓等創“永明體”詩。提出“聲韻八病”之說,有《宋書》,《齊記》、《樑武記》等,均佚。明人輯有《沈隱侯集》。 ► 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