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統漢峯:地名,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 降戶營:指歸降的胡人的營地。
- 黃河戰骨:指在黃河流域戰死的士兵遺骨。
- 擁長城:圍繞着長城。
- 燕然石: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上的石碑,東漢時期竇憲在此擊敗匈奴後刻石記功。
- 北地:指北方邊疆地區。
- 空月明:月亮孤獨地照耀,形容邊疆的孤寂。
翻譯
統漢峯西邊是歸降的胡人營地, 黃河邊上戰死的士兵遺骨圍繞着長城。 如今已經像燕然山上的石碑一樣記載了功績, 但北方邊疆卻無人欣賞,只有月亮孤獨地照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疆的荒涼與戰爭的殘酷。通過「統漢峯西降戶營」和「黃河戰骨擁長城」的對比,展現了戰爭的慘烈與邊疆的孤寂。後兩句「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則表達了詩人對邊疆安寧的渴望和對戰爭的反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對戰爭的厭惡。

李益
李益,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