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火

火禁開何晚,春芳半已凋。 柳風兼絮墜,榆雨帶錢飄。 淚剪蘭膏盡,弦虧桂魄消。 祓蘭流水曲,遊禊一相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火禁:古代對春天放火燒荒以清理雜草的限制,此處指清明時節禁火的規定。
  • 春芳:春天的花草。
  • :凋零,枯萎。
  • 柳風:春風拂過柳樹,柳絮紛飛。
  • 絮墜:柳絮隨風飄落。
  • 榆雨:榆樹開花時的雨,榆錢是榆樹的果實,形似銅錢。
  • 帶錢飄:榆錢如雨般隨風飄落。
  • 蘭膏:指女子用的脂燭,比喻眼淚。
  • 弦虧:弦月,指農曆每月初七、初八的新月形狀。
  • 桂魄:月亮的別稱,因古人以爲月中有桂樹,故稱。
  • 祓蘭:古代習俗,到水邊洗滌以祛除不祥,此處指清明掃墓後洗濯手足。
  • 遊禊:古代春季的一種風俗,人們聚集在水邊嬉戲,以祈求健康和平安。
  • 相招:互相邀請。

翻譯

爲何清明禁火的規定開放得如此之晚,春天的花草已經大半凋零? 春風夾帶着柳絮紛飛,榆樹的雨點帶着彷彿銅錢的榆錢一同飄落。 她的眼淚如同燃燒殆盡的蘭膏,新月也像那虧缺的弦月一樣消瘦。 在流水旁洗滌雙手,清掃完墓地後,我們相約去遊玩,共同度過這個節日。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明時節的景象,詩人通過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春光流逝的惋惜和對親人的懷念。"火禁開何晚"揭示了時間的緊迫感,"柳風兼絮墜,榆雨帶錢飄"則生動展示了春天特有的景色。"淚剪蘭膏盡"一句,以女性形象寄託哀思,"弦虧桂魄消"則寓示着歲月的無情。最後,詩人通過"祓蘭流水曲,遊禊一相招",傳達出對親友團聚的渴望和清明掃墓後的心靈淨化。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優美,體現了歐陽修的深情與哀思。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