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乙盦寓樓值汪鷗客出示所寫山居圖長卷遂以相餉余與乙盦各綴句記之
衰齡遘崩離,荒卻溪上宅。
將家懸海市,揩眼亂朱碧。
此厄古未有,萬刼互尋覓。
森森麒麟楦,纍纍蛇虺窟。
人海誰與語,呵氣潤暗壁。
歸然沈夫子,層樓許接膝。
道論演物變,蓄涕撫今昔。
安得寂寞濱,一起幽憂疾。
鷗客山居圖,出袖照水石。
窈冥嵐翠重,寒韻濯胸膈。
并餉二老翁,印證棲隱迹。
便如繫壺嶠,陰陽不能食。
當年偕宗雷,異代接陶翟。
共命千木奴,世外對吟席。
猶憐費買山,飲犢巢由隔。
息壤指佳處,且作畫中客。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