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上 其二

墓門冷兒語,詰曲伸千哀。 海甸數鉅製,可望如蓬萊。 湧現倏變滅,眩指金銀臺。 發軔鄉井役,提挈同嬰孩。 幾作困獸鬭,復及枯魚災。 辛勤萍鄉翁,漂沒宮亭隈。 建鼓亦無人,誰念然死灰。 洶洶仰一嚇,萬口播鴆媒。 猥持不貲軀,供彼阿與排。 羿彀寧可游,伶鍤寧可埋。 夙昔誓墓心,沈浮爲世咍。 天用孰成虧,空處材不材。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