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貢士人京應殿試作

春風翩翻芳桃宅,對酒如聞長太息。 怨汝東西南北人,河鼓高高淚痕白。 李侯文章天下聞,憶我城頭初識君。 繡襦珠履動顏色,當時顧盼淩青雲。 連翩走馬幽燕地,獨向金閨攝高第。 拂衣懷寶空歸來,閉門欲短英雄氣。 沈沈鼓角瀛寰競,海沸江翻雪山映。 儒生自昔不憂時,箕踞科頭縱歌詠。 大地風光颺柳條,思心暮暮復朝朝。 鼓枻不辭江漢遠,勒馬平看嵩岱高。 佳游回首俄成夢,眼中煙景啼鶯弄。 東山絲竹未應閒,南团衣冠又相送。 千里齏粻君好行,獻賦長楊謁帝京。 錦衣持節重相見,莫使江湖白髮生。
拼音
陳三立

陳三立

陳三立(1859-1940),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與譚嗣同、丁惠康、吳保初合稱“維新四公子”。光緒15年己丑(1889)進士,官吏部主事,期間曾參加強學會。光緒21年(1895),棄吏部主事官職,往湖南協助其父推行新政,辦時務學堂、武備學堂、算學館、《湘報》、南學會,羅致了包括譚嗣同、梁啓超、黃遵憲在內的維新志士,湖南風氣爲之一變,成爲全國維新運動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變後,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職,移居於江西南昌西山崢廬。後出任三江師範學堂總教習。清亡後以遺老自居,1937年盧溝橋事變,絕食五日而死。其詩宗尚黃庭堅,風格清奇拗澀,是近代同光體贛派的領袖,梁啓超稱其詩“不用新異之語而境界自與時流異,濃深俊微,吾謂於唐宋人集中罕見倫比”。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詩續集》、《散原精舍詩別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