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丹陽公素學士晚望見懷

古郡登臨足勝遊,使君才調更風流。 過雲送雨海山暗,斜日催蟬江樹秋。 屢辱嘉招嗟放棄,又傳新詠慰淹留。 霜天乘興當西謁,共醉城尖四望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和(hè):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或韻腳來寫作詩詞,作爲酬答。
  • 丹陽公:具體人物不詳,可能是當地的官員。
  • 素學士:生平不詳,「學士」爲古代官職或學位之稱,這裏可推測是其官職或某種雅稱。
  • 使君:漢代稱刺史爲使君,後演變成爲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這裏指丹陽公。 才調:指人的才情風格。
  • :多次。
  • :謙辭,表示承蒙。嘉招:美好的邀請。
  • 淹留:羈留,逗留。
  • 四望樓:一座可以環顧四方景色的樓閣。

翻譯

登上這座古老的郡縣足以盡享賞心悅目的遊覽之樂,您這位使君才情出衆且風度翩翩十分風流。飄動的雲朵帶來降雨,使得山海都變得一片昏暗,西斜的落日催促着秋蟬鳴叫,江邊的樹木也顯露出秋意。多次承蒙您美好至極的邀請,可嘆我如今已遭棄置;又傳來您新創作的詩章,慰藉着我長久漂泊滯留的心。待霜天到來之際,我定會乘興往西去拜訪您,與您一同在城尖的四望樓上大醉一場。

賞析

這首詩是蘇舜欽酬答之作。開篇以對「古郡」風景的讚美,引出對友人「使君」才華風度的稱讚,表達了對友人的欽佩。頷聯描繪景色,「過雲送雨」和「斜日催蟬」動靜結合,畫面感十足,生動地展現了自然景象的變化和季節轉換,暗示時光流逝,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惆悵氛圍。頸聯中,詩人先感嘆自身遭棄的境遇,再對友人的邀請與贈詩表示感激,展現出內心複雜的情感。尾聯則筆鋒一轉,表明霜天之時將前往拜訪,與友人在四望樓共醉,表達出對相聚的期盼,給人一種豁達之感。這首詩既寫景生動,又情感真摯複雜,在景物與情感的交織中展現出詩人獨特的心境和與友人深厚的情誼。

蘇舜欽

蘇舜欽

蘇舜欽,北宋詞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時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等職位。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曆革新,爲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閒居蘇州。後來復起爲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與宋詩“開山祖師”梅堯臣合稱“蘇梅”。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 2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