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人活着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的一類。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強大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注釋
柔弱:指人活着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
堅強:指人死了以後身體就變成僵硬的了。
草木:一本在此之前有“萬物”二字。
柔脆:指草木形質的柔軟脆弱。
枯槁:用以形容草木的乾枯。
死之徒:徒,類的意思,屬於死亡的一類。
生之徒:屬於生存的一類。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一本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賞析
老子對於社會與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認爲世界上的東西,凡是屬於堅強者都是死的一類,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類。因此,老子認爲,人生在世,不可逞強鬥勝,而應柔順謙虛,有良好的處世修養。我們感到,這一章又一次表達了老子的辯證法思想。這種思想來源於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和總結。這裏,無論柔弱還是堅強,也無論“生之徒”還是“死之徒”,都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因素在發揮作用。這個結論還蘊含着堅強的東西已經失去了生機,柔弱的東西則充滿着生機。老子在這一章裏所表達的思想是極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會現象形象地向人們提出奉告,希望人們不要處處顯露突出,不要時時爭強好勝。事實上,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不少這樣的人,這種例子不勝枚舉。當然,這也符合老子一貫的思想主張。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枯槁(gǎo):草木乾枯,枯萎。
繙譯
人活著的時候身躰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躰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存一類。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強大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縂是処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賞析
這一章老子以人和草木活著時的柔弱與死後的僵硬枯槁相對比,得出柔弱代表生機、堅強走曏死亡的觀點。強調了柔弱的力量和價值,提醒人們不要一味追求強大和剛強,而應懂得柔弱処下的智慧。同時,通過“兵強則滅,木強則折”等表述,對逞強好勝的行爲進行了警示,倡導一種謙和、柔順、守雌的処世態度,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子以柔尅剛、以弱勝強的辯証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