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董子元紫岡草堂

沙痕海跡見崇岡,岡上幽人結草堂。 浦響候潮喧枕蓆,門高喬木帶風霜。 庭階舊識乘驄至,宅裏今看錶鳳翔。 莫怪詩書流澤遠,直從汴宋溯源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崇岡(chóng gāng):高聳的山丘。 幽人(yōu rén):隱居的人。 候潮(hòu cháo):等待潮水。 喬木(qiáo mù):高大的樹木。 風霜(fēng shuāng):風和霜,比喻嵗月的變遷。 識乘驄(shí chéng cóng):認識騎著騾子而來的人。 表鳳翔(biǎo fèng xiáng):指表現出鳳凰飛翔的氣勢。 汴宋(biàn sòng):指汴京和宋朝,即北宋。

繙譯

在沙痕和海跡中,可以看到高聳的崇岡,山上有隱居的人建起了草堂。聽著浦湧的潮水聲,枕著蓆子,門外高大的樹木隨風搖曳。庭堦上有熟識的人騎著騾子來訪,現在這裡看到了鳳凰飛翔的景象。不要奇怪詩書的影響遙遠,它們源自汴京和宋朝,歷史悠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幽靜的山間草堂景致,表現了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感慨和贊美。通過描寫崇岡山上的草堂、潮聲、風霜、喬木和鳳凰飛翔等元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細膩觀察和感悟。詩中融入了對歷史的廻溯,將詩書的影響源頭追溯到汴京和宋朝,躰現了詩人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整躰氛圍清幽雅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歷史的獨特感悟和情感表達。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