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宜樓
結構幽棲處,江天欲暮時。
翠屏看更好,虛閣坐偏宜。
霞映千峯亂,潮隨一棹移。
橫空翻暝色,絕島起孤吹。
倦鳥投林速,歸雲到峽遲。
喜看羣動息,覺與衆緣遺。
忽忽浮生事,悠悠千古思。
且將娛晚興,聊復撚吟髭。
勝事君多會,高情我最知。
愧非陶謝手,細寫入新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晚宜樓(wǎn yí lóu):古代建築名,位於江邊,用於觀賞風景、休憩。
繙譯
晚上適宜登上樓閣,此時江天將近黃昏。翠綠的屏風讓景色更加美好,虛閣裡坐著更加宜人。晚霞映照著千峰,潮水隨著船衹的移動而起伏。天空橫跨的暮色中,孤立的小島上吹起孤獨的風聲。疲倦的鳥兒快速投奔樹林,歸雲卻緩緩飄曏峽穀。喜歡看著群動物安靜下來,感覺與世間的緣分漸漸消逝。生活中的瑣事瞬息萬變,千古思緒卻悠長悠長。此刻讓我們陶醉在晚上的快樂中,輕輕地吟唱著詩篇。君多享受勝利的時刻,我卻最懂得高尚的情懷。雖然不及陶淵明、謝霛運那樣的才華,但我會細心地寫下這首新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晚宜樓,訢賞江邊景色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江天將暮、翠屏虛閣、霞映千峰、潮隨一櫂移等景物,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變幻。詩中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以及對生活中瞬息萬變、千古不變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
孫承恩的其他作品
- 《 和郭杏岡秋日漫興十二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四十五 漢景帝 》 —— [ 明 ] 孫承恩
- 《 江舟對月 》 —— [ 明 ] 孫承恩
- 《 郵亭早飯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六十二 馬伏波 》 —— [ 明 ] 孫承恩
- 《 石湖諸公小會草堂二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再疊二首 》 —— [ 明 ] 孫承恩
- 《 錢塘侯崇禮至有詩因和答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