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寺
羣山何糾紛,遠望若無路。
舟行兩崖闊,得此梵剎古。
幽深白雲居,窈窕青蓮宇。
細徑縈絕巘,軒楹勢飛翥。
深林鎖寒煙,時有猿嘯侶。
地勝欣所逢,仰睇久凝佇。
登陟若未暇,略已得其趣。
須臾轉前山,回首不知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羣山何糾紛(jiūlún):羣山交錯紛紛錯綜複雜的樣子。 梵剎(fànshā):佛寺。 幽深(yōushēn):幽靜深遠。 窈窕(yǎotiǎo):幽靜美好。 青蓮(qīnglián):蓮花。 絕巘(jué yǎn):險峻的山崖。 軒楹(xuānyíng):高聳的門楣。 飛翥(fēizhù):高聳直立。 鎖寒煙(suǒ hán yān):籠罩在寒煙之中。 猿嘯(yuán xiào):猿猴的啼叫聲。 欣所逢(xīn suǒ féng):喜悅所遇到。 仰睇(yǎng dì):仰望凝視。 凝佇(níng zhù):凝視不動。
翻譯
飛來寺
羣山錯綜複雜,遠遠望去彷彿沒有道路。 船行在兩岸寬闊之間,來到這座古老的佛寺。 幽靜深遠的白雲居,優美的青蓮殿。 曲折的小徑環繞險峻的山崖,高聳的門楣直立。 茂密的林木籠罩在寒煙之中,時常傳來猿猴的啼叫聲。 這片優美的地方讓人感到喜悅,仰望久久凝視。 雖然登高還未來得及,但已經領略到了它的趣味。 轉瞬間又到了前面的山峯,回首間卻不知所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飛來寺的景緻,通過描寫山巒起伏、寺廟幽深、自然景色優美的方式,展現了一幅寧靜而神祕的畫面。詩人運用了豐富的形容詞和動詞,使得整首詩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現了詩人對飛來寺這一美麗場所的熱愛之情。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
孫承恩的其他作品
- 《 鑑古韻語五十九首唐堯帝 》 —— [ 明 ] 孫承恩
- 《 擬古二十七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七十五 楊文靖公 》 —— [ 明 ] 孫承恩
- 《 和答龍田次石川詩韻見贈二首 》 —— [ 明 ] 孫承恩
- 《 南齋十詠其九頹筆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二 唐宣宗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九十九 姚文獻公 》 —— [ 明 ] 孫承恩
- 《 古像贊二百零五首 其九 帝堯 》 —— [ 明 ] 孫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