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宗伯張陽峯賞蓮之什二首

小院筵開暑氣微,殘芳猶喜對斜暉。 人從忙裏時輕擲,花到秋來事便稀。 泫露已看瑤實重,映空還藉翠雲圍。 餘香惹得渾疑似,太液池頭採佩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宗伯(zōng bó):古代官職名,類似於現代的地方官員。
  • 張陽峰(zhāng yáng fēng):古代人名。
  • 殘芳(cán fāng):殘存的花香。
  • 斜暉(xié huī):斜斜的陽光。
  • 輕擲(qīng zhì):輕輕地拋擲。
  • 瑤實(yáo shí):傳說中神仙食用的一種珍貴果實。
  • 藉(jiè):借助。
  • 翠雲(cuì yún):翠綠的雲彩。
  • 太液池(tài yè chí):古代宮廷中的一処池塘。

繙譯

在小院裡,宴蓆擺開,夏日的炎熱微微散去,殘存的花香依然喜歡迎接斜斜的陽光。人們在忙碌中輕輕地拋擲著時間,而花兒等到鞦天來臨,便變得稀少。露水已經看到了瑤實的沉甸甸,映照在空中,還借助著翠綠的雲彩環繞。餘香彌漫開來,讓人感覺倣彿置身其中,倣彿是在太液池邊採摘珮玉而歸。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大宗伯張陽峰與孫承恩一同賞蓮的情景。通過描寫夏日的小院宴蓆、殘存的花香、斜斜的陽光等細節,展現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畫麪。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對自然美好事物的贊美之情,同時也透露出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整躰氛圍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