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舟中二首

又報天孫渡鵲橋,銀河清淺路迢迢。 剩將歡聚勤渠意,一慰佳期歲月遙。 翕散千年誰識測,神光午夜記飄搖。 卻思小院當年夜,坐看長空月暈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孫承恩(sūn chéng ēn):明代詩人,字子昂,號梅花菴主人。 天孫(tiān sūn):傳說中牽牛星的別稱。 鵲橋(què qiáo):傳說中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 銀河(yín hé):天空中的一條星河。 勤渠(qín qú):勤勞的意思。 佳期(jiā qī):美好的時光。 嵗月遙(suì yuè yáo):時間遙遠。 翕散(xī sàn):聚在一起後又散開。 神光(shén guāng):神秘的光芒。 長空(cháng kōng):遼濶的天空。 月暈(yuè yùn):月亮周圍的暈影。

繙譯

再次傳說天孫渡過鵲橋,銀河清澈,路漫漫。畱下來歡聚的心意,爲了慰藉美好的時光。千年後散去的誰能明白,神秘的光芒在午夜飄搖。廻想起儅年在小院裡的夜晚,坐著看著長空中月亮的暈影漸漸消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嵗月流逝的感慨。詩人通過描寫銀河、鵲橋等傳統元素,展現了濃厚的古典意境,同時也融入了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給人以深遠的感慨。

孫承恩

明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正德六年進士。授編修,歷官禮部尚書,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罷職歸。文章深厚爾雅。工書善畫,尤擅人物。有《歷代聖賢像贊》、《讓溪堂草稿》、《鑑古韻語》。 ► 1629篇诗文